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构万达文化帝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5: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构万达文化帝国 - 万达广场社区 - 1207A06-A07b001.jpg

解构万达文化帝国 - 万达广场社区 - 1207A06-A07b002.jpg

解构万达文化帝国 - 万达广场社区 - 1207A06-A07b003.jpg

解构万达文化帝国 - 万达广场社区 - 1207A06-A07b004.jpg

解构万达文化帝国 - 万达广场社区 - 1207A06-A07b005.jpg

解构万达文化帝国 - 万达广场社区 - 1207A06-A07b006.jpg

解构万达文化帝国 - 万达广场社区 - 1207A06-A07b007.jpg

解构万达文化帝国 - 万达广场社区 - 1207A06-A07b008.jpg
近日,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在北京宣布成立。根据全球知名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报告,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今年收入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40名;计划2016年收入将达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20名;2020年收入将达到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当如此大体量的文化产业集团出现,让人为之欢呼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一系列的问题,它到底是文化帝国还是文化地产帝国?为什么最大文化产业集团出身地产?为什么这个企业是万达?它是以做内容为王,还是以做终端为王?它以做地产追求“最”的风格来做文化,有什么借鉴意义……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九大业务板块

  字画收藏

  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期

  规模:

  有业内人士称,万达的字画收藏已经相当于博物馆的收藏水平。20多年已收藏百位大师千幅馆藏级作品,市值超100亿元,如傅抱石的《龙盘虎踞今胜昔》、《井冈山》;李可染的《漓江胜境图》等。

  万达院线

  时间:

  成立于2005年

  规模:

  万达拥有亚洲最大的万达院线和美国AMC影院公司,开业影城495家、6000块电影屏幕,占有全球近10%的市场份额。2011年票房收入超过17.8亿元,稳居中国第一。

  大歌星KTV

  时间:

  2010年6月

  规模:

  北京大歌星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册资金1亿元,是中国最大的连锁量贩KTV娱乐企业,今年开业门店达63家。2013年,公司计划继续拓展门店18家。

  主题公园

  时间:

  2010年

  规模:

  在北京、大连、西双版纳等地建设世界一流的主题公园。2010年8月 大连金石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约,预计2015年全面竣工; 2010年9月,“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约,今年动工开建。北京文化旅游城近日正式确定落户在通州区,预计2016年正式开业。

  影视产业园区

  时间:

  2010年8月24日

  规模:

  2010年8月24日签约,计划今年建成、2015年全面竣工。影视产业园区占地330公顷,投资80亿元,是集室内外拍摄区、数字制作工厂、影视会展中心、影视学院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产业园,涵盖了影视制作的全部产业链,为世界首创。

  影视制作

  时间:

  2011年5月26日

  规模:

  2011年5月26日,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启动,标志着万达集团正式进军影视行业,开展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及后产品等全产业链业务。今年将投拍6部影视作品,2013年以后每年将出品10部以上的影视作品。

  舞台演艺

  时间:

  2011年11月29日

  规模:

  2011年11月29日,万达和美国弗兰克·德贡公司签约成立合资企业,由万达控股,在全国投资100亿元打造五台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秀。武汉“汉秀”剧场已启动建设。

  电影科技娱乐

  时间:

  2012年3月14日

  规模:

  3月14日,万达投资35亿元在武汉建设全球惟一的电影科技乐园正式开工。园内共设有七个电影科技娱乐项目,即4D影院、5D影院、飞行影院、互动影院、体验影院、太空影院、魔幻餐厅。

  传媒

  时间:

  2007年、2011年和2012年

  规模:

  今年6月,有消息传出,万达准备收购《大众电影》杂志,目前此事正在进一步洽谈中。一年前的7月,由万达集团投资的一本全新商业杂志诞生;更早前的2007年7月初,万达集团重金注入《华夏时报》。公开信息显示,去年《华夏时报》年营业额突破1.3亿元。

观点PK

  是做文化还是做文化地产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称为文化航母不为过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魏鹏举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旗下拥有万达院线、影视公司、剧场、电影科技娱乐园、文化主题公园、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业态,从万达以后的步伐来看,其利用地产先行的布局优势,在全国各个城市不断地复制出连锁的文化消费形式,可以预见以后万达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将使得其文化产业集团下的文化业态越来越丰富。

  万达注册资金达50亿元、收入达200多亿元。从其注册资金、收入、规模等来说都超越国内其他的文化企业,因此,说它是文化航母一点也不为过。

  万达是在打着文化旗号做地产

  百胜年代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兵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不能称之为文化帝国,最确切的称谓应该是文化地产帝国。其实际上是打着文化的旗号在做地产,它旗下所谓的文化企业不是为文化服务的,而是为地产服务的,它投资文化产业集团,并不是靠文化本身形成投入产出比,而是通过文化来吸引人群、吸引消费,从而从地产投资中获益。比如建文化旅游城、万达广场里建万达影院,其收益不是来自于文化内容本身,而是地产的收入。

  是内容为王还是终端为王

  缺乏内容内核不长久

  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王国华

  纵观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下属的9个行业,可以发现,做内容的很少,其万达影视公司于去年才刚开始启动,目前来说,市场上投资的影片还很少。而其文化集团内部更多地是依托于地产的诸如影院、剧场、文化旅游城等,作为一个文化集团,万达的模式成功与否要看它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占有一定的份额,比如拍出一流的贺岁大片、纪录片、唱片、会议展览,培养了一批明星等等。它所说的几十个亿几百个亿关键是如果靠地产本身和房屋出租的增值,这和文化产业集团发展是两码事。要真正地做成文化航母,必须要有文化内容这个内核。

  掌握终端才能旱涝保收

  百胜年代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兵

  万达不以做内容为关键,而以做终端为关键,这恰恰是万达做得最聪明的地方,从世界500强来看,排在第一的企业是以连锁企业著称的沃尔玛。为什么?因为其掌握了终端。文化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东西,掌握了终端就可以容纳很多不同形式的文化内容,旱涝保收。而且根本就不用担心缺少内容,中国做纯文化的专业的人很多,不缺好的导演、不缺好的编剧,万达不擅长做文化内容,就可以花钱请这些专业做内容的来做,根本不用自己费心去做。

  做“最”是束缚还是先见

  只有足够大才能降低风险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肖永亮

  我觉得这恰恰是万达掌握了做文化产业的诀窍,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风险,但当在这个行业做到足够大的规模,投入充足的资金时,这种风险反而越小。因为这样才可能把许多企业甩得老远,让别人没有办法很好超越。再者,在资金上投入最大,恰恰是保证了整个产业链条不容易被切断。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拿1000万元做1000万元的规模,资金会显得紧张,质量只能是一般水平,遇到一些周转问题,难以应付,而如果是拿1000万元做300万元的规模,资金充裕,项目质量水平会明显优于投资额较小的项目。

  “最”蕴藏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魏鹏举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这么快速地在全国各地扩张,并且总是在投资上追求“最”蕴含巨大的风险,文化产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其良性发展虽依靠强大的资本,但是对于其运作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避免盲目扩张,文化产业核心靠的是文化内容的创造能力。从贝塔斯曼、默多克、迪斯尼等著名的文化集团发展来看,没有一个不是通过做有影响力的文化内容成功的。

  传统文化领域能否出现下一个文化航母

  传统文化领域不可能有万达一样的文化集团

  百胜年代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兵

  传统文化领域不可能出现像万达这样体量的文化产业集团。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种东西,需要很雄厚的资本做支撑。但是单靠文化又不能赚来资本,比如现在做影片的,一部影片能赚5000万元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这是上千人忙活一两年得来的薪水。中国做电影赚不来钱,让资本也望而却步,不敢投文化。此外,我国还没有一个好的版权保护环境,仅仅是做传统领域的文化很容易被盗版,比如做音乐,盗版的音乐很多,这使得真正做文化的人发展不起来,更谈不上做万达这样体量的文化产业集团了。

  传统文化领域也能出大型集团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陈少峰

  传统文化领域的企业都可以做成像万达体量的文化产业集团。因为,像万达这种多元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华谊兄弟除了电影外,也在往做音乐、院线、主题公园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又比如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做了很多门类的文化产业和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一些类似像万达这种多元化跨行业发展的集团也会不断出现。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三大疑问

  1 为什么全国最大文化产业集团出自地产?

  北方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皇甫晓涛认为,文化产业化发展时间在我国并不长,传统的业内资本需要从零开始,而现在国内的文化产业用文化、智力、创意走不通,但是依托于土地却能顺利铺开。占领了土地,就等于占领了文化消费的托盘。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则认为,中国虽然有诸多文化企业,但是资金实力都较弱,以往文化产业“重创意,轻资产”,整体收益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处于中低水平。自从“十二五”规划中将文化产业提到了战略性发展产业高度后,涌入文化产业的资金才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万达是地产出身,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当前文化与资本紧密结合的时代,发展优势明显。

  2 为什么是万达,而不是其他的地产商?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万达走的是连锁商业地产的模式,商业地产和院线等文化业态结合起来,其做的是文化消费商业综合体,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补的推动作用,使得一加一大于二。另外有了传统的商业地产,各种文化业态就可以很快地铺开。这一点,使得万达在地产公司做文化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表示,虽然地产公司也非常多,万达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文化产业集团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关,万达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2005年其顺应政策走向,涉足文化产业,希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企业的又一增长极;另一方面,与企业的实力有关,万达是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集聚了雄厚的资金,这为万达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应如何发展?

  北方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皇甫晓涛表示,文化产业发展从本质来说靠智力和人才,万达后期发展需要人才,包括培育创意的领军人才、科技人才,对时尚领域创新掌控的人才等。此外万达进军文化领域,必须重视版权,因为版权是财富和中心。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建议通过进一步地兼并重组,完善自己的产业链。因为目前,万达文化产业集团还缺乏传媒资产,旗下仅有院线、纸媒,并没有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渠道。而传媒资产相当于一个文化产业集团的中枢神经,如果中枢神经缺乏,以后就是再好的内容也不会被很好地传播出去。因为,下一步不管是针对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应该开始兼并重组,完善自己的产业链。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分析,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第一, 避免盲目扩张。虽然万达文化产业集团资金雄厚,但是盲目扩张会为企业带来巨大打击,其应稳扎稳打,不断提高在文化产业中的影响力;第二,加强品牌形象建设。万达的地产商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万达需要改变形象以契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商报记者 吴园园 李建彬/文 韩玮/漫画

该贴已经同步到 RedFox的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6 13: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