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7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21: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极为科幻的F-35飞行头盔主体全部使用高性能碳纤维,先进的头盔显示系统为飞行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态势感知能力。所有飞行员需要的信息如空速,航向,高度,目标信息和雷达警告均投射在头盔的面罩上。远比传统抬头显示器先进的头盔使飞行员能够更好的发挥战力。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A6732D43ADC4491D83370BABAD18501D.jpeg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7FB1B6432C6013DA571DD18CD6AD4CF8.jpeg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2ACB48822A98DD378A19E7703537720E.jpeg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78BC8E35A1D36899C8E3CD12941C0C51.jpeg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F4ACC908DB71889212CFE0DB860D606A.jpeg
英国BAE系统公司的Striker II头盔显示器,与用于台风和鹰狮战斗机的第一代Striker相比,第二代头盔能更容易地嵌入更多机型,兼容数字和模拟显示系统。和F-35的头盔显示器一样,Striker也内置夜视功能,减少了另外再佩戴夜视镜(NVG)的必要。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57DFC231FE7DB31C9063AF917BE4F2D3.jpeg
Striker II由两个部分组成,内头盔和外头盔,前者便于固定在飞行员的头像,而后者用于连接,完成一些智能性的功能。Striker II不仅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给飞行员提供所有的保护,还拥有高端技术,嵌入多种传感器,还有一块可投影的遮阳板显示屏。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80AF669648ED8B15677AAA47B556B1C9.jpeg
内嵌DNVC是一大壮举,意味着白天到黑夜模式的无缝转换,不需要再另外佩戴一副传统的夜视镜了。对于快速喷气机飞行员来说,他们不需要再也不用在头盔外增加多余的重量了,在高G环境中很实用,减少了驾驶舱的积载。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91858FAA9133670BF7BF2ADCAF53F024.jpeg
BAE系统公司的Striker II头盔显示器。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56F3FE17D08220211E21BA68CF3898B3.jpeg
BAE系统公司的Striker II头盔显示器。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F1D268F1AC45898D11B2DB95433150C0.jpeg
BAE系统公司的Striker II头盔显示器。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ED333A59D9DC8050E4978C32D0B37ED0.jpeg
BAE系统公司的Striker II头盔显示器。
7月2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连云港组织召开了由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东华大学、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千吨级高强型、高强中模型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技术成果鉴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表示,中复神鹰率先在国内建成了首条基于干喷湿纺工艺的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了连续稳定运行。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和民用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我国在碳纤维生产领域长期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据报道,江苏航科公司在2012年建成了国内首条25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但这个生产规模较小,并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此次中复神鹰的生产线规模扩大到百吨级,有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的潜力,届时将真正实现我国高强度中模量碳纤维的产业化生产,实现我国碳纤维行业的战略破局。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F4D730B270C64E059147B92151DAED3E.jpeg
资料图:中复神鹰碳纤维生产线。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网站报道,7月2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我市组织召开了由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东华大学、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千吨级高强型、高强中模型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技术成果鉴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表示,中复神鹰率先在国内建成了首条基于干喷湿纺工艺的碳纤维生产线,其中SYT49为千吨级规模(12K)、SYT55为百吨级规模(12K),均实现了连续稳定运行。其研发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性能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完全替代进口。


据了解,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碳纤维生产企业采用湿法纺丝制备T700或T800级碳纤维。而同传统的湿法纺丝不同,干喷湿纺技术有着生产效率高、碳纤维品质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目前世界上80%的碳纤维是干喷湿纺丝。国际碳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如日本东丽、美国赫氏等,都以干喷湿纺技术见长。其按照干喷湿纺技术制造的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先进复合材料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中复神鹰于2008年开始干喷湿纺SYT45(国标GQ4522)的研发,其克服了工艺技术革新及关键装备的改进难题,实现了高强型SYT49(T700级)、高强中模型SYT55(T800级)碳纤维的批量稳定生产。
中国首条年产百吨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 万达广场社区 - 1486A1299AA39655B700B8DE895CF4AA.jpeg
中复神鹰公司向外国客商展示使用国产碳纤维制造的自行车。
中复神鹰碳纤维负责人张国良介绍,整个碳纤维的生产,中间控制的有三千多个工艺点,每一个工艺点都要进行严格的稳定控制,哪个工艺点的参数发生了变动,碳纤维质量就会下降。为此,中复神鹰研制出高效换热的60立方米大型反应釜,实现了高均匀性、高可牵伸性聚合物溶液的制备、开发了多工位、长稳态、高纺速干喷湿纺工艺及关键装备,纺丝速度达到300m/min以上。突破了干喷湿纺原丝细旦化、高取向化技术。开发出干喷湿纺原丝快速预氧化技术,有效缩短了预氧化时间。通过这一系列的关键工艺点的控制,中复神鹰实现了产品稳定生产。目前其主要产品已经被成功应用于电缆复合芯、建筑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介绍,中复神鹰干喷湿纺SYT49/SYT55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从2013年10月投入运行生产以来,申请了众多的专利。截至2015年5月底,项目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受理发明专利16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2项。

(原标题:中国首条年产百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17 17: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