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6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檀:我眼中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2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五篇以珠三角城市群之旅收尾。

珠三角是三大城市群中比较特别的一个,核心城有广州和深圳两个,广深的风格完全不同,是中国所有城市群中罕见的现象。

广州的卫星城是佛山,在市场经济中激流勇进的深圳,有两个卫星城,从深圳到这两个城市,形成了一个几乎等边的三角形。在三角形内部,就是深圳现有的庞大的腹地。

九 东莞

东莞位于广深中间,但东莞是深圳的卫星城,而不是广州的。
        
这两年,华为离开深圳闹翻了天,这当然不是华为将总部搬到了东莞,而是深圳已经容纳不下部分产业开始外溢,华为将自己的手机业务——华为终端迁至东莞,华为的“心脏”——企业数据中心(EDC)也离开深圳到达东莞。不是深圳要让华为跑了,而是东莞已经成为深圳的卫星城。华为终端业务落子东莞松山湖,既可视作深圳产业辐射外溢,也是深莞惠一体化开花结果。

根据东莞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其城市定位于国际先进制造基地,珠三角重要中心城和区域性枢纽。力争建设“环深创新资源融合发展带”和“临港现代产业创新带”,分别对接深圳和广州,形成南连深圳大沙河创新区、光明新区、南山区、北接广州科学城的“创新走廊”。从东莞自身角度来说,算是左拥右抱,广州、深圳谁也不得罪。

但从经济发展趋势看,深圳与东莞更密切,深圳仅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土地的深圳,离不开腹地支持,广东省委、省政府早早布下了深莞惠一体化的大棋局。从电子产业链等来看,与深圳形成密切的产业链,而产品从深圳港口出口,从物流链条上为一个板块。作为华人世界著名的服务之者,东莞从香港等地吸引了不少人流。

从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来看,东莞是珠三角的领跑者,也是珠三角经济起伏的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第一轮经济腾飞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香港资金进入,第二轮在九十年代初期,台湾企业大量入驻,第三轮则是2000年之后的深圳产业转移,包括三来一补行业,电子产业OEM。第四轮产业升级同样由深圳带动,主要依靠中高端产业布局,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的落户。

轨道交通把东莞、广州、深圳连为一体,东莞利用轨道交通与深圳对接。2015年12月,深圳地铁集团与东莞实业集团签订《深莞轨道交通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深圳轨道交通6号、10号、11号、13号、20号5条线路将连接深莞两地,最快2020年互通。其中深圳6号线与东莞1号线衔接将成为早实现无缝接驳的地铁线。从深圳到东莞坐地铁将在2020年实现。目前东莞地铁2号线,已经在2016年5月27日开通,1号线则于2016年9月底开工建设,同时还预留了与广州地铁接驳的接口。

东莞在高铁方面进展同样迅速,目前从广州到东莞的高铁有超过80个车次,15分钟一班,从深圳到东莞同样便利,有超过70个高铁动车车次,15分钟一班。2016年12月22日又一条高铁开建,赣深高铁先期工程在河源、深圳、东莞、惠州四个城市同时举行启动建设仪式。赣深高铁自赣州西站出发,途径河源、惠州和东莞,最终接入深圳北,共设计14个车站。

作为深圳经济腹地,作为产业重镇,不只是华为,深圳企业向东莞等周边地区扩张已成为常态。2013年大疆科技在东莞买地,2014年中兴通讯在河源建立百亿级生产基地,比亚迪在2015年,选择在汕尾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深圳城市竞争力毫无疑问,在吸引全球企业入住的同时,由于受到有限的土地资源限制,基本都会优先选择互联网、电子信息和金融等行业,包括华为和阿里巴巴都趋向于把研发中心放在深圳,将制造、仓储物流和供应链等放在周边城市。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的研发+制造+物流一体化模式,将成为未来深莞惠一体化的主要方向。

尽管近几年来,东莞制造业一直被媒体唱空,但从广东制造业数据来看,东莞倒是有不少惊喜。2015年东莞制造业500强名单中,包括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建晖纸业有限公司等20家公司入选,占全省的4%。与往年相比,上榜的代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而精密仪器、3D打印和铝业投资企业崛起。从产业结构来看,东莞已从传统的代加工模式,转向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等,如果能抓住深圳产业转移的机遇,必定能从珠三角城市群脱颖而出,摆脱“衰退”的固有印象。

深圳新闻网2017年2月21日报道了一则“双城故事”。家住东莞凤岗的李志强,在深圳一家企业中担任中层管理,每天早上7:30从家中出发,到深圳工作,晚上回东莞睡觉。在2013年底买的130平米房子,目前均价已升至2.5万元/平米。随着“莞深融城”加速,未来两地通勤时间将继续缩短,实现半小时生活圈。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无一例外都有双城族的身影,无论是两地奔波还是回归家乡,这都是一群用于承担生活责任的年轻人,祝愿他们不要败给高昂的房价。

十 惠州

惠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座逐渐被掏空的城市。

170多年前,香港从惠州划出;30多年前,深圳从惠州划出;20多年前,东莞从惠州划出。独立之后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成为经济重镇,这令惠州这个“本体”十分尴尬。

现在,到了其他城市反哺惠州的时候,2016年11月,惠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综合区域枢纽,全面融入广州、深圳和香港的30分钟生活圈,由此可见交通是未来5年惠州的最大着力点。

从地图来看,惠州处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东部,恰好处于深莞惠经济区中心,深圳的东进战略,以及东莞、河源和汕尾对接深圳,都无法绕开惠州。未来将有3条高铁往返于深惠两地,包括厦深高铁、赣深高铁和深惠城际,其中厦深高铁已经开通,其余两条将在2020年建成。除此之外,深圳将有5条地铁延伸至惠州,包括14号线、21号线、16号线、8号线和19号线。

深莞惠一体化已经初见雏形。

轨道交通将带来数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初步效果已经显现。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批国内的优质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已经顺着轨道向惠州奔涌而来。创新基地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已引进超过1500亿的研发项目。 2016年11月24日,包括TCL集团智能互联网全球研发基地、胜宏科技业务总部及软硬结合板研发中心、赢合科技研发总部及天健国际物联网孵化器等8个项目也落户惠州潼湖生态区。其他重点项目包括华大基因惠州基地、以及中关村科技金融小镇等等。惠州创新驱动建设初步形成,深莞惠半小时经济圈的不再高低不平。

大量深圳企业入驻惠州,从2013年以来,惠阳共引进工业项目302宗,其中213宗是深圳公司投资的,占70.53%,转移项目投资总额231.52亿。

全面对接深圳,惠阳可以说是惠州的桥头堡,尤其是重点片区的PPP项目。早在2016年11月23日,惠阳区委书记胡斯平表示,惠阳规划建设10个以上产城人融合的新片区,该区已初步梳理出25个条件比较成熟、可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初步估算总投资约400亿元,PPP项目就是为全面对接深圳打基础。

除了交通、产业园和PPP对接,惠州还有一个其他城市没有的优势,就是优秀的旅游业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将来就是世界级旅游区,从湾区的名字来看,与美国湾区一比高下的野心呼之欲出。

2016年7月14日,《南方日报》报道几则工作在深圳,居住在惠州的白领生活。家住大亚湾的张相红每天早上7点出发,开车50 分钟前往龙岗上班。跨城市生活,路不近,但房价低可以住得舒服一点了,生活成本也大幅度减小,可以过上滋润的小日子。

相比于廊坊、保定和佛山等较为发达的卫星城,惠州的生活配套设施,尤其是教育资源,距离深圳还有很大差距。很多居民选择居住在惠州的同时,可能仍旧将下一代送回深圳上学。如果政府将资源倾斜到惠阳和大亚湾等县区,无疑能进一步增加其竞争力,将双城生活逐渐导向同城。

到这里,我们看好的十大卫星城全部写完。有卫星城的城市毫无疑问是资源溢出的一线城市,这些卫星城正在成为白马地区。

十大看好的城市,十大不看好的城市,十大卫星城已经结束,再接下来我们还会推出系列城市研究。后台有很多朋友在问自己的家乡,兰州怎么样?青岛怎么样?不要着急,不要着急,让我们一一道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6 21: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