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3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檀:美方亮出底牌!3年减少2000亿美元顺差?大家死了算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8 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5号,一年一度的全球伯克希尔哈撒韦粉丝的“朝圣之旅”,巴菲特说,中美之间不会爆发“真正的、愚蠢的”贸易战,你要相信巴菲特的这句话,就傻了。

对中美贸易谈判,底线思维一直不够,任由一些逻辑不清的人引领我们的情绪,或极度悲观,或盲目乐观。

有一点是肯定的,此次谈判,双方没有形成书面会谈纪要,没有发表新闻公报,没有签署任何协议,换句话说,没有取得双方认可的成果。

中美贸易谈判,根据江湖流传的两份谈判草案,美方提出的条款比较苛刻,激起一片骂声。骂,解决不了问题,如果骂能解决问题,我跟大家一起骂。

我更关心的一点是,双方在什么基础上进行谈判,谈判的法律框架、经济框架是什么?

我们假设,有两家关系不大好的邻居发生争吵,其中一家不小心磳了另一家的车,怎么办呢?

基本上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私了,那家闯祸的人家拿出一笔钱来赔偿,另外一家也认可,事儿就算过去了。

还有一种办法,闯祸的人家不赔钱,或者呢,赔偿数额另一家不满意,双方只能到派出所去处理,由第三方保险公司来估价,大家对赔偿数额没话说。这就相当于运用WTO规则。最后,大家签订一个守则,以后都不允许越界。

谈判阵容豪华是次要的,得管用。美国代表团回去后,保持了“可怕的沉默”,这不像是川普能干出来的事,肯定有专业团队在夜以继日的计算,出现什么情况,损失多少,怎么应对。

在中美贸易战中,中美的谈判框架主要有两个。

一是经济框架,二是法律框架,法律框架包括WTO规则,和美国国内制订的法律规则。

经济框架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减少贸易逆差,另一方面是中国开放市场。实际上,应该还包括人民币汇率维持在高位。

梅新育在侠客岛上发了一篇文章,对美方的不切实际进行了无情的嘲弄。5月4号,《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公布美方谈判框架,减少贸易逆差的路线是,从2018年6月1日开始的12个月以内,中国需要减少1000亿美元的对美贸易顺差;
从2019年6月1日开始,中国继续在12个月以内减少第二个1000亿美元的对美贸易顺差,也就是到2020年底共计减少2000亿美元的顺差。

要知道,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贸易总额才1303.7美元,要求中国在两年多时间内就新增2000亿美元进口,这一要求不符合经济学常识、不切实际、充满着计划性指令的颐指气使。

讽刺美方充满计划性指令,本身就是个讽刺。

在经济谈判方面,双方是对等的,中国在经济方面有不少相对明智的行家。

中国有两个办法降低对美国的顺差,在继续保持货物贸易顺差的同时,加强对美国产品的进口,尤其是增加服务贸易逆差。这正是中国提出的办法。

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476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654亿美元,大涨14%。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顺差53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762亿美元,加上其它项目,经常项目收支出现了282亿美元的逆差。

中国可以增加美国大豆、牛肉、原油、汽车、高科技、文化产品等一系列美国优势产品的进口,同步扩大中国在金融等领域的开放,这样一来,中国的货物贸易不会下降多少,但美国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双赢。

还有一种办法是,人民币像当初日元一样急剧升值,有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不可能接受。包括削减产业补贴,也不可能接受。

按照这样的逻辑,问题简单了,变成中国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增加多少,关税如何?是不是向欧洲、日本等国家同步开放?中国如何开放服务市场?中国金融业开放步骤什么?

美国的问题则变成,可以向中国出口什么? 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禁止中国补贴?

第二个框架是法律框架。框架设立在WTO,以及在中美两国各自的规则之下。

这就麻烦了,5月4号,美国N报发表文章认为,法律是我们最大的软肋,中国的谈判团队有着深厚的经济和金融背景,但对贸易法的细节就没有那么自信了。
我们在华盛顿找不到能够对特朗普政府咄咄逼人的贸易举措提供深刻见解的人。美国一名高级贸易内部人士曾试图帮忙,在B城却无事可做,只能看看古代的陶器。

马晓野甚至提出,严格说,中国甚至都不算WTO成员!这当然有些言过其实,但有些分析值得一看。

WTO的东西里面管用的是基本原则和一些最基本的纪律,而自由贸易的原则和纪律之间有差距,有很多漏洞,这些漏洞要通过一套解决争端机制谈判解决,WTO法律只管一部分,另一半靠谈判解决。

WTO和关贸总协定有一个著名的“互不适用条款”,什么意思?你进来(WTO)我不拦你,你成员国可以,但是我们之间没有WTO项下的任何权利和义务。

为了面子,也为了促进中国按照他们想象的方面向市场经济转化,他们创造性地搞了一个“特殊议定书”。

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都说得很清楚,中国在WTO项下的成员资格,是由你的“特殊议定书”作为交换条件的——我承认你是成员,我也不引用“互不适用条款”,咱们另议,特殊议定书几乎把WTO义务重新抄了一遍,但是这里面有一个15年的条款,15年以后,按照他们的解释,我要看你是不是市场经济过渡完成了,我们的解读却是15年以后就该给我了。双方的理解有天壞之别。

理解美国法律,理解国际法律,构建国内游戏规则,这样有国际视野、对本土文化有深刻了解的法律人士,是珍稀动物。

找到真正的专业人士,如经济、金融、产业、法律、国际宣传,然后复盘,知道博弈的承受能力,堵住内部游戏规则的漏洞,然后以最高效的方式诉诸于国际规则。谈判到达哪一步,就复盘到下一步甚至下两步。

中国制造业下行,对国际产业链会造成重创,这不是我们造成的,是美方造成的。

对美方而言,杀伤力最强的是什么?他们的跨国企业,以及农民,这些跨国企业可以找到新的代工厂,但像中国这样产业链这么全、这么肯吃苦的,找不到第二家。而且,美国有各种专业人士,他们愿意提供咨询,因为可以做生意。

诉诸于人性、理性和专业,即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18 08: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