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9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拔高“大学生卖猪肉”也是偏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4 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职业当然不能人为地划分为三六九等,那是职业歧视。但这是不是说,看见一些高学历人士,去做多年学习一无所用的职业,就夸夸其谈赞扬他们放低姿态“勇气可嘉”呢?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刻意拔高,未尝不是一种偏颇。

  据2月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号称中国“土猪大王”的“壹号土猪”品牌,在上海6个区县的12家农贸市场登陆。除了“原生态”土猪肉吸引眼球外,创业老板是北京大学毕业生,员工中有500多名大学生且10%毕业于名牌大学,成为最大关注点,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对于这500多位大学生的选择,笔者自然不能置喙。因为说到底,作为成年人,大学生选择从事何种正当职业,都是他们的自由。而且,虽然不能和一些大型连锁企业相提并论,但发展多年的“壹号土猪”,目前也算是被不少人知晓的品牌。但这是不是说,“大学生卖猪肉”就应该被过度地给予赞美呢?

  显然不是。按照最简单的“人尽其才”原则,在这些学生并不是毕业于“猪肉销售专业”的情况下,让他们从事不需要多年专业学习就能完成的工作,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浪费。延伸起来就是,在目前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愿意放低姿态,愿意面对现实,去从事诸如卖猪肉这样的工作——即便站在最庸俗的视角看,这样的现实也并不合理。

  报道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比如,一位区域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坦诚,自己“大学四年,真的没有学到太多在社会上有用的东西。”一位网友也称,“没有一技之长和专业领域内不可替代性,大学生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背景下,只好与普通百姓‘抢饭碗’。”不得不说,这些细节所称的,都是残酷的现实。但同样的追问还是,这些延续多年,一代又一代大学生都心知肚明、深受其害的残酷现实,本身就是合理的吗?也都是不可能被改变的吗?

  报道中,某学者的话,可谓一语中的: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还是很有限的,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去卖猪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资源的浪费。“这也暴露了高校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对接不够,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学科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等。”高等教育固然不应蜕化为技工培养,但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讲求与社会需求的更好对接,力促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人尽其用”,应该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致力的目标。

  所以从根本上说,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鼓励并无多少一技之长的大学生们,放低姿态谋得职业,初衷是好的。但这样的鼓励,不应该刻意拔高,也不应该成为故意遮蔽背后问题真相的借口。还是那句话:人尽其才,才是一个健康发展社会的常态;如果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机制,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却视而不见甚至是故意掩盖,再美好的赞扬和誉美,也终究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偏颇误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9 13: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