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大科技考古探秘唐遗址 或改写中国陶瓷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江在线12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柯溢能) 浙江大学和陕西省文物局16日在杭州举办“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学考古研究”成果学术研讨会,记者获悉,浙大牵头组成的团队对陕西富平银沟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表明,该地区早在唐代就已形成北方制瓷窑群体系,在中国陶瓷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但填补了陕西唐代制瓷史的认知空白,而且有望改写《中国陶瓷史》一书。

富平银沟遗址范围内发现了各类遗迹共1910处,其中窑炉遗址318座;采集各类器物标本984件。遗址年代久远,地层复杂且多已被破坏。浙大等团队采用科技考古的先进技术手段,对遗物、遗存和遗迹进行了科技考证和科学定性研究。

2015年,由浙大人文学院周少华教授为组长牵头,联合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国家轻工业陶瓷检测中心、上海博物馆等单位组织成立了《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学考古研究》项目课题组,对该遗址多次实地考古调查,采集标本,寻找烧制各类瓷器的原料,窑炉遗存遗迹。课题组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考古学、材学学、工艺学等不同角度,对该遗址发现的古陶瓷遗物和遗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并结合文献资料查考、探求遗址的性质。课题组运用EDXRF进行胎釉原料的成分测试与分析,并与瓷片标本的胎釉组成进行比较研究;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进行物相定性分析,以探求物相结构及烧制工艺;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对标本的釉面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对典型标本进行热释光年代测试,用以断源、断代的科学分析。

据了解,浙大与陕西省文物局的战略合作源自2014年,双方围绕陕西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向国内外介绍陕西周秦汉唐文明史研究的最新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本次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学考古研究项目,就是双方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上的一个生动实践。研究成果不仅揭示该地区早在唐中晚期已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品种多样、技艺高超,产品质量领先的北方制瓷窑群体系,证明富平银沟遗址是中国古代陶瓷生产非常重要的遗址,还为解决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鼎州窑”及破解纷争不息的悬案“柴窑”提供了全新的线索和思路。

原标题:浙大科技考古探秘唐遗址 或改写中国陶瓷史

来源:浙江在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4 20:4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