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7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自主招生面试教授称学生不愿与考官争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试时,我们发现学生中存在一种倾向,即不断琢磨‘什么样的话会被考官认同’,而不愿意说出自己真正的看法。”复旦大学苏浙沪自主招生面试昨天结束,多位参与面试的教授对“学生不愿与考官争论”这一现象发出警示。

  
  学生揣摩考官“标准答案”

  
  一位理科专业的教授说,面试时他与考生对中国大气污染情况进行交流,当谈到西方一些国家认为中国碳排放太多,还提出这样那样的控制方案,想听听学生的看法时,得到的回答是赞同:“他们这样认为是对的”。考官又列举了中国政府的立场,那位考生忙说:“这样也是对的。”始终附和着考官的说法,而没有自己经过思考后的表述。

  
  这位教授说,一些学生觉得要得高分,重要的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考官的“标准答案”。他表示:“其实,学生跟我们的看法一致与否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观点逻辑清晰地表述出来,能够自圆其说。”

  
  无独有偶,有位考官回忆起去年引起广泛讨论的面试题“玉皇大帝和如来佛谁大”,当时有考生觉得这个问题太“无厘头”,束手无策,一肚子委屈。然而在他看来,只要独立思考、勇于表达,每个独特答案都能展现考生的特点,哪怕质疑一句“老师,你这个问题问错了”,同样能传递积极信息。

  
  应试教育痕迹明显

  
  专家认为,从深层次看,考生对“标准答案”的执着,显然和应试教育的思维“预设”是一致的——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已知的标准答案,如果回答不出或者与其不一致,就是错的,就得不到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考官还不约而同地发现,不在少数的同学参加面试培训的痕迹明显,从自述、对自己选择专业的看法,到时政要闻、社会话题的分析,都有固定套路,有时追问几句,就能看出前后矛盾、言不由衷。

  
  面试前每位学生都需要提交两份推荐信,有些家长在这方面同样追逐“标准”、“完美“,请所谓“有经验的写手”先写好稿子,再交给推荐人签名。其中有人做得不够聪明,两份推荐信写得一模一样,只有落款上姓名、工作单位不同,一下子就穿帮了。

  
  这位面试教授指出,无论是参加培训,还是批量写推荐信,都很可能掩盖了学生自身的特点、个性,甚至优势。从功利角度来说,未必会给面试加分,从长远来看,也和当前对素质教育的倡导背道而驰。

  
  怎样的学生更受青睐?

  
  据了解,每位面试老师将对每天面试的10位考生进行排序,并给前五位投出推荐票。究竟怎样的学生更受青睐?来自医科专业的教授指出,排名前列的学生有共性:首先是真诚,其次回答问题逻辑清楚,最后能对现有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有位考官向好几位学生提问:“你觉得教育不公平吗?存在什么问题?”大多数同学都泛泛而谈,一位学生的回答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在一些农村边远地区上网困难,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有“千分考”,连当地老师都不一定知道。这位考官说,这是个很简单的观察,但这是他对社会的关注,也有自己的思考,“我想,我找到了一个理由把这位同学往前推。”(彭德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18 05: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