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考152万人报名40万弃考 弃考者攀升说明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2: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于日前举行。全国共有152万人通过此次国考报名资格审查。据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副司长彭忠宝介绍,本次“国考”实际走入考场的考生为111.95万人,40余万人弃考,约占报考人数的三成。事实上,从近三年的走势来看,弃考者一年比一年多。
国考152万人报名40万弃考 弃考者攀升说明什么? - 万达广场社区 - 45BD69BFD3F00C859763DD7AA97A8745.jpeg
2013年11月24日,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林业大学考点,考生开始陆续进入考场。
  [新闻解读]

  分析

  “国考”打酱油者众说明什么?

  文/周云

  弃考者多,是不是就意味着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在下降呢?其实恰恰相反,报名人数逐年稳步攀升,就已经表明,人们对于公务员的向往有增无减。至于那么多人弃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但总体上,应该是觉得自己没希望考上才弃考,而不是说公务员岗位失去吸引力而弃考。这也正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公务员岗位的魅力。其实很多弃考者在报名之前,多多少少就已感觉希望不大,明知希望不大还要报名打酱油,就如同明知追求高贵冷艳的校花无望到手,但也不妨碍写封情书了却一下心愿,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而其他一些行业就没有这么有魅力,在日前举办的珠三角九城市2014届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大会东莞会场中,东莞本地制造业企业门可罗雀,有企业开出3000元以上的月薪,但一上午才收到四五份简历。看来应聘者连打酱油都懒得去了。

  资本总是向利润率高的领域流动,其实人力资源也是如此,也总是向资源集中的领域流动。毫无疑问,在当今中国的各个部门中,政府部门是掌握了最多资源的,而这些资源,总是或多或少地转化成为部分公务员个人的资源。这也是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所在,这也正是很多人明知考不上,也要报名打酱油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应该对报考公务员者,以及报而不考者过多指责,给自己规划一个好的前程,这也是人之常情。问题在于,资源过多地集中于政府部门,集中于公务员群体手中,不是社会自然形成的,而是特殊的历史造成的。这种状况,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本届政府一直在强调,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和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审批,其实就是把政府掌握的过多的资源释放给市场,释放给社会。这些资源,流动到社会,经过市场的合理配置,会产生更大的效率,实现更大的公平。人力资源也会更加均匀、合理地配置到各个领域,合适的人会继续报考公务员,同时,合适的人也会投身于制造业及新经济。


       延伸

  别让公务员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文/毛建国

  今天,公务员更像一个围城,没进去的想进去,进去了却发现没那么美。人们很好奇,既然公务员没那么美,为什么这些年国考始终高烧不退?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城内风景没那么美也没那么差,另一方面则是城墙太高,城外的人不知道城内的真实风景,公务员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到底是需要真相,还是需要自己想要的真相”,这是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在很多人的“道德想象”里,公务员工作很轻松,收入很稳定,养老和医疗享受双轨制;有些人成天吃拿卡要,还有不少人一贪几百万几千万……诚然,这里有着许多虚构成分,许多公务员工作很劳累,而且也得为柴米油盐烦恼,也与一套房子、一辆车子有着无限距离。问题的关键是,庭院深深,高墙耸立,公众并不知道真实的一切,他们只能根据道听途说以及一些个案,去放大并且憧憬“无限风光在城内”。

  这里,不仅仅是加强宣传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在一些制度上努力。比如说,公务员的工资情况,“三公支出”的实际状况,公务员真实的工作状态……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如实公之于众,要拆除围墙让公众看到城内风光。在此基础上,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公众关注的焦点,加快推进一些制度改革,让其他职业也富有魅力。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公务员热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退。让公众知道一个真实的公务员状况,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公务员热退烧,但肯定是一剂“退烧药”,而且这也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题中之意。当权力得到规范,待遇剪刀差不那么大,公务员不再成为“熟悉的陌生人”,肯定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创新、创业,而不是“千军万马考公务员”。


       反思

  公务员队伍何尝不是“围城”?

  文/王轩一

  公务员之路难道真是一条前景无限的“康庄大道”吗?未必。

  其一,晋升之路很艰难。据悉,普通公务员能晋升到省部级者,不足万分之四。对于绝大多数公务员来说,晋升只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梦,三、四十岁还只是科级干部、甚至普通科员者,比比皆是。一不小心,“可怜白发生”的时候,自己还无职无位、一事无成。

  其二,工作压力同样大。在不明真相的群众里中,公务员是“一杯茶一张报纸混一上午,喝喝酒打打牌晚上还要跳跳舞”。不可否认,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换的过程中,确实有部分干部职工角色转变慢、转变不到位,又或者因其年龄、学历、技能等原因,导致其不能适应工作要求,从而变得“看起来比较闲”。但对于普通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来说,每天忙得上窜下跳,屁股不沾凳子者有之;埋头写信息、写材料、写报告,急得胸闷气短抓耳挠头亦有之;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安全、维稳、拆迁,外加经济指标增长,同样能让人抓狂。

  其三,薪酬待遇很普通。有人说,公务员待遇好、福利好,居有所、行有车,生活用度能报销,还有人请吃请喝,顺带收点好处、拿点回扣,这样的职业多好!这样的单位有没有?或许有,但绝对是凤毛麟角。自以习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以来,加大了党政部门管理力度,严格了财经审查制度,健全了纪检监督制度,大力反“四风”,轻则问责,重则党纪法纪处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实效。群众眼中的种种好处,早已是“不知哪个年代的往事”了。

  钱钟书认为,婚姻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其实,公务员队伍何尝不是“围城”?

  [微言大义]

  @周永坤微博:国考热的“热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正与否的标尺。

  @北方女子说说:现在这种就业形势,同劳不同酬,造成大部分人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的想法。所以国家要致力于再分配的公平公正,多劳多得,得到应有的报酬,在任何岗位上都能获得起码的回报。

  @德波尔Z:国考火爆,似乎更多是就业压力使然,而不是都一心为官(这样的也有一部分)。想想看,为何40万弃考?是幡然醒悟了还是本就不太重视?恐怕大多数考生还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为就业(或跳槽)增加一次机会,更何况还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在所有的就业竞争中,国考如果不是最公平的,也至少是最公平之一。

  华声在线综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14 15: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