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7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教习对清军心灰意冷:作风懒散无法扭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15: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军校时,汉纳根提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今日事今日毕”,试图改革清军的懒散作风。不过,最终他发现这句口号只能停留在口号的层面。
德国教习对清军心灰意冷:作风懒散无法扭转 - 万达广场社区 - rdn_52f44e07e8c16.jpg
凤凰卫视2月3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1879年,一个24岁的德国青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第二年,他开始参与筹建北洋海军,并成为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此后,在晚清诸多可以载入史册的军事改革中一直有他的身影,不但如此,此人还曾在大清的龙旗之下浴血奋战,死里逃生,他,就是李鸿章最为倚重的军事幕僚,德国人汉纳根。

汉纳根一生颇具传奇,但是他的故乡德国留给世人的材料却并不多。不过,中国人并没有忘记他,在中国近代的大量档案文献中,尤其是与北洋舰队有关的文献中,这位出身于德国赫森军人世家的日尔曼的中文名字却不时可见。

1879年,汉纳根以大尉军衔从德国陆军退役,旋即由中国驻柏林公使李凤苞聘请来华,在天津充任淮军教练。在天津军校教书和做军事顾问的时候,汉纳根十分投入,他负责给学生和军官们讲授步兵和炮兵等科目,训练射击,组织演习,在汉纳根的努力之下,1880年,中国引进了当时德国最先进的后膛枪“刺针枪”,德国军队在1841年开始这种枪,直到1872年期间,总共生产了160万支左右,成为德国国防力量的重要武器。

在军校时,汉纳根提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今日事今日毕”,试图改革清军的懒散作风。不过,最终他发现这句口号只能停留在口号的层面。心灰意冷的汉纳根决定退役,转而经商,不过,汉纳根的命运很快又迎来了转机,他进入李鸿章的幕府,成为李的军事顾问,并受到这位晚清最重要的洋务领袖的赏识重用。

不可否认,汉纳根的“高干子弟”背景在这次命运转折中也帮了他不少忙,当时担任天津海关税务司的英籍德国人德璀林不但是他父亲的老朋友,还是他的岳父而德璀林与李鸿章交谊匪浅。当然,汉纳根也并非仅仅依靠“高干子弟”的名头脱颖而出,他的确是才能卓著。

1875年,李鸿章奉旨筹办北洋海军,首先要在旅顺、大连和威海等海军基地修建护卫炮台。汉纳根来华之后,参与完成了修建炮台的考察报告,在旅顺基地黄金山炮台的工程建设中,各处的炮台都是由汉纳根设计完成,对黄金山炮台,李鸿章十分满意,认为其“坚大玲珑,实为各路炮台未有之式”。后来在甲午对战之中,清军的对手日军也认为“黄金山炮台为第一坚固,胜过其他炮台”。

然而就在汉纳根志得意满之际,他却再次在中国官场上遭遇了滑铁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17 12: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