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赛百味添加剂风波背后:我国标准非普遍低于别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2: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众多消费者心中,“食品添加剂”甚至成为食品企业牟利、违法的“代名词”。政府监管部门、科普组织都应加强与公众间的“风险交流”,适时释疑解惑,才能逐步消除公众的“焦虑感”
赛百味添加剂风波背后:我国标准非普遍低于别国 - 万达广场社区 - 010598-8785530.jpg
漫画/高岳
   近日,一则消息炒得沸沸扬扬: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中,含有一种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瑜伽垫和鞋底。


    本是合法食品添加剂,却被指责为“面包中含鞋底原料”,我们缘何会谈“添”色变?谁来缓解公众对舌尖安全的焦虑感?科学、理性地看待食品安全问题,让正确的声音传播得更远,需要的是政府、学者、媒体等各方的努力。


    面包含有“鞋底”成分


    诚然,偶氮甲酰胺会被用于瑜伽垫和鞋底,在欧盟、澳大利亚等地被禁止用于食物。但这就意味着,这一成分置于我国的部分面包产品中,就是违规和不安全的吗?


    根据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偶氮甲酰胺作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作的面粉原料中,主要作用是用于面粉增筋。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曾评估过偶氮甲酰胺的安全性:添加量在每公斤不超过45毫克的范围内,带来的安全风险可以忽略。


    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表示,我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就是依此规定的:面粉可以使用偶氮甲酰胺,限量为45毫克每公斤。美国FDA将偶氮甲酰胺定为“很安全”,所以美加等国也在用,美国使用量的上限和我国一样。


    美国普度大学博士、食品安全专家王泽斌介绍,这种物质对消费者没有什么危害,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工人出现过敏与哮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禁止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使用了偶氮甲酰胺的塑料可以用来生产鞋底,就是“面包中含有鞋底原料”吗?王泽斌认为,这种理解缺乏逻辑。“淀粉可以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可以宣称"面包中含有塑料饭盒成分"吗?许多食品乳化剂也用于油墨生产,可以宣称"冰激凌中含有油墨成分"吗?”


    星巴克11日向记者发来声明称,在星巴克中国门店内销售的部分糕点中使用的小麦粉原料,含有偶氮甲酰胺这一添加剂。但是,此添加剂成分完全符合中国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我国标准低于别国


    事实上在食品领域,“欧美禁用、我国仍存”的说法一直困扰着部分消费者。我国食品方面的标准普遍低于欧美吗?事实并非如此。


    钟凯说,欧盟在果冻里山梨酸钾的允许量就是我们的2倍,我们禁用的过氧化苯甲酰(一种面粉增白剂)在美加等国也未禁用。“我们很多标准与国外是一致的,有一些是等效采用国际组织的标准,有的则与欧美标准一致。”


    “标准像衣服,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像一把尺子。”钟凯解释,国际标准只提供了一个尺码,不是每个人都合身,而各国制定自己的标准就是用同样的尺子为不同的人量体裁衣,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


    国标制定门槛应怎么定?专家认为,国标的制定首先要科学合理;其次则是引导行业发展,制定可操作性强、可落实的标准。如果一个新的国标只能高高在上,没有一个企业能达标,就难有实际意义。而且,我国还存在很多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国标只是“最低门槛”,并不是“天花板”,还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制定更严格的标准。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部分食品标准重复、交叉的现象仍有待改变。国家卫计委曾表示,2014年,我国将完成50%的食品安全标准整合工作。目前经过一年多的清理,我国现行近五千个食品标准中,将有千余个纳入整合范围。


    人们缘何谈“添”色变


    对食品添加剂的谈之色变,公众在舌尖安全上“战战兢兢”的心理,从“星巴克所售糕点含鞋底成分”这一微博两天内转载三万余次中可窥一斑。


    在众多消费者心中,“食品添加剂”甚至成为食品企业牟利、违法的“代名词”。


    这种焦虑感究竟从何而来,又由谁、如何缓解?专家认为,政府监管部门、科普组织都应加强与公众间的“风险交流”,适时释疑解惑,才能逐步消除公众的“焦虑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多次呼吁,为加强风险交流,政府可设专门机构,加强投入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民间建立权威的科学信息平台;所有利益相关集团和个人,共同努力主动参与和推动科学的风险交流。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其中:果壳网、松鼠会在第一时间会有专业性的解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连续多年邀请行业专家,专业点评食品安全热点事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更不等于“有毒”;含有致癌物质不等于一定“致癌”,还需要看剂量和接触的时间,这还是需要区分清楚的。传播机构要成为不实信息的“过滤器”和网络情绪的“缓冲器”,成为公众的“定心石”。


    “食品添加剂实际上是被妖魔化了。”王泽斌说,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国标范围内使用添加剂,是安全的。例如,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婴幼儿奶粉标准中,欧洲蛋白质标准低于我国,日本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标准也低于我国;美国允许在饲料中使用在我国被禁用的多种瘦肉精;作为中国人的主食,我国大米中镉的限量就比国际标准严格等。记者 周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14 03: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