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4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合理预防儿童疾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20: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在大自然中被无数的微生物包围着,不生病是不可能的。小儿时期的疾病种类较多,怎样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将疾病的发病率降下来,这完全是可能的。
如何合理预防儿童疾病? - 万达广场社区 - 2014070912301865f82.jpg

我们主要应抓住以下五个环节,来预防儿童疾病:


1 增强儿童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我们提倡每个儿童从小就锻炼身体,使之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让小儿经常和外界冷空气接触,增强皮肤、呼吸道局部黏膜及神经系统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当外界气温骤然变化时,就不至于感冒生病。开展各种运动或游戏,能刺激孩子的感官并激发情绪,在跑跳中促进骨骼肌肉的发育,加强内脏器官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能力。运动还能促进食欲,增加肺活量和耐久力。总之,从小锻炼身体,是预防疾病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


2 坚持合理营养,奠定健康基础


由于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又活泼好动,所以要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发育成长,就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为保障充足而合理的营养,应当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逐渐添加蔬菜、水果;注意饮食的烹调和卫生;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既吃荤又吃素,少吃零食,少吃糖。既做到各种营养素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又能够摄入比例协调的食品,为小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 实施计划免疫,控制传染病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已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卫生部制订了预防传染病的计划免疫措施,极大地控制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结核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而且有的卫生行政部门还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等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列入了计划免疫的范畴。这些措施对控制诸多传染病的发生,显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 注重卫生习惯,防止病菌侵入


常言道“病从口入”,表明许多疾病都与饮食不卫生有关。特别是夏、秋两季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最主要预防措施就是要做到四要三不要。四要即: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要消灭苍蝇,有病要早治;三不要即: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吃腐烂食品,不要随地吐痰。这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应让儿童从小熟背并坚持做到。


5 抓好患儿隔离,杜绝交叉传播


在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在人口稠密的地区,特别是在集体托幼机构一旦发现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腮腺炎、百日咳、白喉、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红眼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都应当立即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和传播。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当限制孩子外出活动。此外,有些传染性相对弱一些的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感染性腹泻等)最好也要采取隔离措施,杜绝交叉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反映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的水平。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可直接减少病原菌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高尚道德品质的组成部分。要从小要求,及时教育,而且父母和家庭成员、老师以及小孩子周围的人都要身体力行,成为良好卫生习惯的模范执行者。例如,饭前、便后洗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求每一个小孩子都做到并坚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大家知道,厕所和大便中带有很多致病菌,如便后不洗手,很容易污染食品及其他物品,一不小心,就可将被污染的东西吞入,细菌得以蔓延而发病。


婴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细致和多方面的。首先要制订严格科学的生活制度,还要随着小儿智力和运动功能的发育,引导他们逐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拾地上的东西吃,不吮手指和咬指甲,不随地吐痰,不吃零食,不挑食,定时大便等。除了手的卫生之外,还应注意皮肤卫生和口腔卫生。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坚持不懈,养成习惯。这样对孩子健康成长将会好处无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4 11: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