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4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面开征房地产税还有多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房地产税法进入立法规划,由于这是一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直接税、财产税,未来的房地产税征收如何做到公平合理,税收怎么使用,如何增加百姓“获得感”、“安居感”,都考验着法治化治理能力, 考验着立法机关的智慧。房地产税法渐行渐近,距离

在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之下,房地产税立法已经箭在弦上。但房地产税立法与开征房地产税之间并不能直接画等号。多位专家表示,即使立法工作完成,也不意味着房地产税就会在全国马上开征。从立法到开征至少还有三道“坎”。

难点一:争议能否达成共识

头一道“坎”是立法草案能否顺利出台,关键在于一些改革争议内容能否达成共识。据悉,目前草案仍在抓紧起草中,未来开征是否设“起征点”、是否按人均居住面积等信息尚不得而知。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在立法和改革过程中,需处理好房地产税对楼市短期冲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房地产税与土地增值税等其他税费的关系等。此外,社会关注的要不要设“免征额”等问题都必须在草案中有所突破。

难点二:房地产税法能否如期出台

第二道“坎”是立法草案能否顺利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这关系到房地产税法能否如期出台。此次房地产税法被列入本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的一类项目,所谓一类立法项目意味着该法立法条件比较成熟,拟在任期内提请审议。

但专家表示,这仅仅意味着房地产税法草案必须在本届全国人大任期内,即2018年3月前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但是否能审议通过并不确定。历史上不少立法草案因争议大、意见不统一而历经几届人大审议,如预算法的修订就历经三届人大、四次审议才完成。

难点三:开征条件是否具备

第三道“坎”是开征的条件是否具备。专家表示,即便房地产税法出台了,也不意味着房地产税会马上开征。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必须选择好改革时机,谨慎开征房地产税。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开征房地产税有助于建立楼市长效调控机制,引导房地产市场回归相对健康的发展轨道。但房地产税的开征,虽短期影响有限,终究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把握好改革推出的时机至关重要。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所教授施正文认为,在全国人大开门立法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推进立法和改革进程的透明。何时开征、如何开征房地产税应提早向社会表明态度,让公众早有预期。

“征收房地产税,是从百姓口袋里直接收税,如果将来会设定免征额,也要尽早告知社会改革不会增加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施正文表示,房地产税虽是小税种,但牵动每一个人的利益。税收政策越透明,越有助于改革的稳妥推进。切好利益蛋糕,才能释放改革红利。

背景

房地产税

由全国人大牵头制定

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市场上不乏“房地产税该不该征”的争议。但在倪鹏飞看来,推进这一改革势在必行。

“开征房地产税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尤其在土地财政作为地方融资主渠道的现状改变后,房地产税将成为未来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倪鹏飞说,征收房地产税也有助于实现财富公平分配,抑制投机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更稳健发展。

而根据新一轮全面改革的部署,未来房地产税改革不仅仅影响个人住房征税。张斌认为,税收法定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加快房地产税立法”不同于以往“房产税”的提法,其中包含了未来更丰富的改革思路。

“房地产税其实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房产税,也包括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相关税种。”张斌说,房地产税立法的目的在于减少建设和交易环节的税费,重点发展保有环节房地产税,进而完善房价形成机制。

此次全国人大公布的立法规划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房地产税法草案明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牵头,财政部参与配合。施正文表示,这将是首个由全国人大牵头制定的税法,凸显我国加强立法机关主导立法的改革趋势。据新华社

北京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1-9 13: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