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楼市复苏力度仍不够 房价上涨不宜高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同时国统计局网站也发布了一个解读8月份房价数据的新闻,标题是: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价格由降转升。
   
其后,新华社也刊发了一篇报道,新华社:楼市回暖更要坚守政策底线,抑制投机炒房。并引用了统计局的房价同比由负转正 ,尽管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跌互现,三线城市同比仍然全部下降,但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价格回升明显,因此需要警惕楼市过热风险。
   
仅凭这两条消息,好像楼市已经比较热了,又需要担心房价大涨、投资投机者乱蹿了。不过,笔者认为,第一,统计局的房价同比首次转涨,存在较大误差。第二,媒体暂时不宜重提抑制投资投机需求。
   
很多普通民众,甚至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水分大、不靠谱。作为房地产研究者,我几乎天天都要用到统计局的数据,也觉得统计局的数据确实不完美,却是当前全国成体系的数据,而且多数数据也是最权威的。没有办法,只能暂且骑驴找马。
   
几乎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房价。房价数据有很多,但全国及主要城市房价的指标,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虽然统计局不公布,但通过换算统计局公布的月度成交总面积和总金额即可得出;另一个便是70个大中城市房价。
   
前者只能反映全国房价总体情况,不能准确反映月度变化,而且不涉及主要城市;而后者则每月18日由国家统计局按时公布,包括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二手住宅价格变化幅度,除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外,还包括35个地级市(全国均衡选样本)。因此,70城房价,也就成为衡量全国月度房价变化的核心指标。
   
70城房价,其实是房价指数,通过选取样本楼盘,持续跟踪同质房源的价格。比如在上海就选取了上千个楼盘,进行持续跟踪。当然,不可能百分百达到房源同质,比如有些楼盘中间隔了多个月份才推出新的房源。但总体看还是靠谱的。而且,其间还经历过一次改革,2011年1月开始实行新的统计方式,由之前的让开发商填表,转变为参考交易中心数据,从而大幅提高了采样数据的准确度。
   
我有意见的是,统计局关于8月70城房价同比由跌转涨的数据!8月份70个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9个,下降的城市个数为61个。显而易见,下跌城市数量远远多于上涨城市。但按统计局的测算,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综合平均从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1.7%,为自2014年9月份以来首次转正。
   
统计局的这个同比综合平均 ,肯定设计了城市权重,9个上涨城市中,涨幅第一的是深圳,大涨31.8%,第二名的上海为6.5%,北京和广州分别上涨3.7%和2%。同比下跌的城市中,跌幅第一的是丹东,下跌8.7%,第二名是湛江,下跌8.6%。这就意味着,统计局把四个一线城市的权重定得特别高,而把35个地级市(三线城市)的权重定的特别低。所以,才得出8月份同比综合平均上涨1.7%。
   
一线城市确实重要,但据此能代表70个大中城市吗?一个大涨的深圳和三个小涨的城市,能把61个下跌的城市全部抹杀吗?如此权重设计,非常不合理!如果一定要设计权重,可以按各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分配权重。如此,则61个下跌城市的成交面积是9个上涨城市的几倍,因此8月份70城总体同比房价一定是下跌的。
   
其实,不必设计权重,用简单的计算方式,把70个城市的价格进行算术平均,得出的平均同比增幅,也能较好的反映实际市场情况。70个城市当中,35个地级市的成交面积较小,但考虑到他们是全国200多个地级市中的代表 ,所以不必有意降低他们的权重,得出来的平均同比增幅,基本上代表了全国所有的一二三线城市(不含作为县级市的三线城市)的房价情况。如果按此计算方式,则8月份70城房价平均同比下跌3.3%,比较符合总体情况。因此,强烈建议国家统计局调整一下这一数据的计算方式。  

钢联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1-18 04:0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