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禅宗第一寺:大理感通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12: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理感通寺位于苍山圣应峰南麓,地处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背靠苍山,面对洱海,有“苍洱驰名第一山”之誉。感通寺旧称荡山寺,据《荡山志略》记载:“点苍山荡山寺始建于汉,重建于唐”。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于万历九年(1581年)撰《重建感通寺记》记载:“大理城南十里,西入山谷有寺曰感通,唐初李成眉贤者所建。”“感通”的含义,李元旭诠译为:“况天下之物……不得其理不能感……感而遂通”。明洪武年间,感通寺共建盖寺庵36院。但是到了明末,寺庵损毁极重,现遗存一寺一庵(大云堂和寂照堂)。寺内保留着七块碑刻,记述了寺庵的兴衰。现存庙宇多为清光绪后陆续重建,寺庵下移至今址。千年沧桑的感通寺,于1981年以来逐渐得以修复。
云南禅宗第一寺:大理感通寺 - 万达广场社区 - c3be886f696647b5bbb3672d0209c54120170611152124.jpg
明初,云南总兵府隶天威径镇抚使李浩,就称感通寺为“南中第一古寺”,这个评价是很有道理的,值得细细探究。它不仅是说感通寺历史久远和风光优美,也不仅是说寺中一系列名人、名事、名花的遗迹遗事,仔细考证,感通寺还是云南禅宗第一寺。

名士高僧共一楼

相传,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感通寺住持、大理高僧无极禅师率24名僧徒入京朝觐。次年正月初一,无极向明太祖朱元璋献上山茶一株、白马一匹、赋一篇、进觐诗二首。上御殿进觐时,正值初春,茶花盛放,白马嘶鸣,满朝文武为之一振,认为是祥瑞徵兆,预示国运昌盛。于是,明太祖龙颜大悦,即时颁旨:“馆之上刹,赐馔、赐衣、赐号,并敕游诸名刹”。在御殿上,明太祖钦赐无极法名“法天”,赐金襕袈裟一领,亲笔御书《乘春诗》二首赠无极,并授无极为“大理府僧纲司都纲”,总管大理佛教寺僧,又勅令在荡山建造大云殿,创36院。全山僧众迎接无极归来的地方,后来也建了寺庙,称为班山(即现在感通寺山门下侧),从此感通山寺庙大兴。

无极南返时,明太祖拟“无极趋水之易,步陆之艰,冲烟突雾,履雪凌霜”的路程艰辛之状,题诗18首相赠,并“敕翰林诸学士、僧箓司诸首僧各以诗赠行”。无极回到大理后,拓地建寺,将御赐诗文刻成石碑,立于寺前。又将御诗及翰林学士和诸首僧酬唱题诗,以及自己在朝觐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编纂成《朝天集》,珍藏寺中,作镇寺之宝。次年,明太祖又钦命云南布政史张紞入山慰劳,转达皇帝的关注之意。一个云南边疆的僧人,能得到明朝开国皇帝如此垂爱,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大理感通寺也因此饮誉海内外。据此史实,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书、画高僧担当,为感通寺撰写了一副门联:

寺古松森,西南揽胜无双地;

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

此外,感通寺的“写韵楼”还留传着“名士高僧共一楼”的千古佳话。这里所说的“名士”指的是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李元阳等人。嘉靖九年,杨升庵与李元阳同游感通寺,住宿班山楼20多日,在此校注《六书》,汇为《转注古音略》一册。李元阳便将此楼题名为“写韵楼”。“高僧”指的是晚于杨升庵100多年的云南杰出诗人、画家、书法家担当和尚。担当原名唐泰,晋宁人。明朝天启年间,他遍游名山大川,后返回云南侍奉老母。母亲去世后,唐泰上鸡足山削发为僧,一边修行,一边专心致力于诗书画创作,终成名冠全滇的一代大家,被誉为“南中高士”。担当晚年常住感通寺,因仰慕杨升庵的品学,重修“写韵楼”作为自己的住所,从此便留下了“龙女奇花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的佳话。至今,“写韵楼”遗址和担当和尚舍利塔尚存。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是担当的好友,他在游历感通寺品尝感通茶后,称其“绝以桂相似”,“茶味颇佳”。如今,感通寺附近辟有茶园,感通茶成为名重古今的大理第一名茶。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明朝初年,云南总兵府隶天威径镇抚使李浩在《三迤随笔·荡山寺》中,就对感通寺作出了“三个第一”的评价:“《蒙氏内史传灯录》载:南中第一伽蓝为荡山寺,始建于汉。时有天竺梵僧摩腾竺法蓝入榆泽,择点苍山荡山建寺……荡山寺为南中第一古寺……至段氏大理国,荡山寺部分殿堂为地震损。段氏兴建十八寺,九庵,计二十七寺庵,于荡山寺址建感通寺。段正严禅位,亲为寺中主持八年。太祖平滇,义兄西平侯荐大主持无极入京都,朝拜高帝,演经三月,赐护国法师。至此,感通寺奉为南中第一禅寺。”

追宗溯源,大理感通寺不仅是“南中第一古寺”,而且还是“云南禅宗第一寺”。

禅宗与感通寺

隋唐时期,是我国汉传佛教诸宗并出的时代。“禅”传入中国后,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流传最久远、影响最广泛的一个宗派,最终形成了彻底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禅宗又称宗门,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禅”起源于古印度,是梵文“禅那”的音译,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最初表现为禅学,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波罗密之一,最早起源于楞伽师,以修习《楞伽经》为主。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少林寺菩提达摩始,至六祖慧能止,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宗,发展为五宗七派,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为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大慧宗而至曹洞宗,至明朝中晚期,为禅宗的成熟期,又可称中期禅宗。至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禅净合一,儒、释、道三教合一,禅理在世间已不新奇,可称晚期禅宗。清末民初之际,虚云大师起而中兴禅宗,为近代禅宗中兴之祖。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对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唐代中后期,七祖神会将禅宗亲传四川成都圣寿寺僧人张惟忠,张惟忠又亲传李成眉(即买顺嵯和尚),并随之传入云南。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就是感通寺。担当在他的《感通寺》一诗中,也留下了“传灯留圣制,演梵听华云”的名句。

《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与感通寺

《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简称《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绘有一脉灯传的禅宗各代祖师: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张惟忠—买顺嵯—纯陀—法光,张惟忠至法光,是云南禅宗各代祖师。画卷准确地表达了云南禅宗的传承关系。画卷排列的禅宗传灯系统中,第49页画慧能大师,他面前的弟子是神会,得慧能默授付嘱;第50页画神会大师,神会背后的弟子则是张惟忠,表示禅宗由此传法于他;第51页的画面上,张惟忠正在对他的弟子李成眉口授亲传。李成眉双手合十,跪于张惟忠前,状极虔诚,衣冠面貌同第52页画的买顺嵯完全一样;第52页画的贤者买顺嵯正在付法,座前弟子单膝跪踞,恭敬聆教,形容体态同第53页中的纯陀大师一样。此外,第52页中还墨题“贤者买顺嵯”5个字,进一步说明画面中的李成眉贤者就是买顺嵯。据台湾著名佛学家李玉珉教授考证,张惟忠,号南印,荆州人,在成都圣寿寺传法,并在圣寿寺圆寂,因四川古称益州,故有人又称张惟忠为“益州南印”,他是神会大师的再传弟子,而李成眉则是由南诏国送往成都学习的质子。张惟忠虽被尊为云南禅宗初祖,但未曾到过云南,李成眉才是张惟忠在云南的禅宗传人。

据李元阳《大理府志》卷二十六记载:“李成眉,道高德重,人因称李贤者。初入荡山寺广寺基,……后南诏重建崇圣寺”。《荡山志略·山水》载:“感通寺,荡山主寺,世传汉时摩腾、竺法蓝由西天竺入中国时建,唐李成眉重建,蒙氏僧波罗更茸之。”清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寺观》亦载:“感通寺,一名荡山寺,在城南圣应峰之半,中有三十六院,唐李成眉重建。”《滇释记》又载:“  岛法师侍李贤者……时南诏奉佛,贤者徒众千人。”

以上记载表明,李成眉贤者从成都回到大理后,重建荡山寺,并相应开展了传播禅宗的活动,以至“徒众千人”。但是由于当时在南诏地区,禅宗还难以发展,李成眉为了扩大禅宗的影响,以侍厨的身份参加了崇圣寺的重建工作。李元阳《云南通志》卷十三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情况:“张惟忠,得达摩西来之旨,承荷泽之派,为云南五祖之宗。李贤者,姓李名买顺,道高德重,人呼为李贤者。唐南诏重建崇圣寺之初,李贤者为寺厨侍者。一日殿成,诏讯于众曰:‘殿中三像,以何为中尊?’众未及对,贤者厉声曰:‘中尊是我。’诏怒其不逊,流之南甸。”李贤者被流放不久就圆寂了。

据《大理国张胜温画卷》记载,禅宗在云南的传承有四代祖师:张惟忠—李成眉—纯陀—法光。法光之后,于史无考。李元阳说有五祖,但五祖是谁,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多种史籍记载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相互印证,证明唐代确实有一个云南禅宗谱系,而大理感通寺就是这个谱系中的第一寺。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云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4-24 13: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