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9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 16: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驾崩。在各位王公大臣的众目睽睽之下,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打开了皇位继承人的密诏,“和硕宝亲王弘历”的名字跃然于遗诏之上,这一刻25岁的弘历之心情可谓悲喜交加。

这么多年,弘历一直是皇储的第一人选,因为当弘历还是个孩童的时候就得到过皇祖康熙皇帝的青睐,甚至传言雍正的皇位是沾了这个儿子的光。但是事实上,雍正在位期间并没有对弘历有什么明显的偏爱,他与小自己三个月的弟弟弘昼所得到的奖赏都是相等的,同年读书、同年进爵、同年封王甚至是同年办差。唯一的不同就是在一次祭祀太庙之后,雍正皇帝将弘历单独留下,赏赐了他一块冷猪肉,弘历默默地吃,父亲默默地看。所以当遗诏谜底揭晓之时,弘历还是有些惊喜的。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 万达广场社区 - 1D008F1720504844E0BC9E21D687EA46348CC10C_size73_w563_h617.jpeg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

​另外一个惊喜就是“幸福来得有点早”。雍正皇帝之前身体并无大恙,而且高昂的工作劲头和热情,未有丝毫减退之迹象。弘历以为自己怎么也得再历练个十年八载,没想到在自己25岁的时候就“机会”来了,年纪轻轻就继承大统,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当然,任何一位臣工也无法察觉到弘历的喜悦,他们能够看到的只有弘历痛苦不已的悲伤,皇阿玛的突然去世,让弘历哭成了泪人。弘历年纪轻轻便城府极深,可以说这是他出身皇族与生俱来的本领,并且在今后的执政中,乾隆皇帝的行事风格,更让这些“本能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乾隆皇帝上位伊始,就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年轻小伙处理事情经常“不按套路出牌”。雍正皇帝遗诏指定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和大学士张廷玉为辅政大臣,四位大臣上书将“辅政大臣”改为“总理政务大臣”,通常新皇帝面对托孤老臣的主动让权都会做做样子推辞一番,然而乾隆皇帝十分干脆且语气平和地说了两个字:准奏。轻而易举地将权利归为己有。

看来年轻皇帝对权利掌控之欲望,较其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 万达广场社区 - A5CC7723DA6EBE71BA2F50E5A0FF39E899875719_size71_w543_h631.jpeg
▲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皇帝刚继位之时,深知自己尚未深谙朝政之事,加之又要为大行皇帝守丧,所以诸多事宜皆仰仗雍正时期的老臣处理,而乾隆皇帝对待这些老臣也是十分客气,他从来称呼鄂尔泰和张廷玉为“先生”或者“爱卿”,对待两位亲王叔叔更是礼遇有加,遇到各类朝政问题,他都会虚心地请教老臣们的处理意见。如此到了乾隆三年至四年之后,乾隆皇帝已经对朝政了解甚笃,已经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朝廷事务了。

乾隆皇帝的“低姿态”让自己迅速成长,同时他也在观察和了解“国家机器”的运作状况,一经发现绝不放过。乾隆皇帝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然是深谙帝王之术。

乾隆皇帝不喜欢其父雍正皇帝事无巨细的执政理念,他喜欢抓重点,再以敲山震虎的方式杜绝类似问题,更厉害的是他总能敏锐地找到“亮点”。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 万达广场社区 - A6660E358BE1D224E1E49E60DFC661924EA5FBC9_size56_w640_h417.jpeg
​▲乾隆皇帝下江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乾隆皇帝是一个“风流驴友”,没事就喜欢微服私访,到处留情。其实,乾隆皇帝是一位很勤政的君王,年轻之时精力充沛,更是如此。他每天无论如何游玩,他总会认真阅读每一份奏折,对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他都会眉头一紧,计上心头。乾隆四年,“庆成灯维修事件”就是个例子。乾隆皇帝能够在千百个奏折中,敏锐地发现工部提报的“庆成灯”维修费为三百两银并二百串钱,这点钱对于皇家来说,真是九牛一毛,然而钱虽少,但是问题很大。为此他特地将四位总理大臣,以及工部、内务府相关官员召集一起,对他们的疏忽进行了检讨,吓得这些头头脑脑的人物们浑身哆嗦。最后,乾隆皇帝仅仅是办理了直接办理人,对这些大人们仅是口头警告了一下。

这正是乾隆皇帝的高明之处,既处理了问题,又让这些大吏们对自己又怕又感恩,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这些人再不敢略有疏忽,并且还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自己尽心办差。乾隆皇帝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老道的驭人之道,让朝野上下为之一震。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 万达广场社区 - 25880B41A2C46E652B98D3B1048D3AE53CB333D8_size65_w640_h463.jpeg
​▲乾隆岁朝图

乾隆皇帝对各位臣工驾驭有方,对待各类问题主要还是采取旁敲侧击之方式加以遏制。应该说,乾隆皇帝走的还是“仁政”路线,颇有祖父康熙皇帝之遗风。然而,这一切在乾隆十三年的时候转变了,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成了皇帝执政风格的转折点,乾隆皇帝一改仁政之风,俨然由“康熙”变成了“雍正”。这件大事就是皇后富察氏病逝。

富察氏是乾隆皇帝的结发嫡妻,两人感情甚笃,而且富察氏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然而,命运并没有青睐这样一位好母亲,她先后所出的两个儿子都夭折,这对善良的皇后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在次子永琮两岁夭折之后,身体健康便每况愈下。

乾隆十三年,身体略有好转的皇后,坚持要陪同皇上和皇太后东巡拜厄孔子,就在欣赏济南趵突泉美景当晚,孝贤皇后病重生命垂危,乾隆皇帝急命行船返京,不料船刚到德州,孝贤皇后病逝,乾隆皇帝和皇太后甚悲恸。当夜乾隆皇帝命庄亲王允禄和和亲王弘昼护送太后回京,亲自护送皇后灵柩回京。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 万达广场社区 - 6D11FCEBC6419814795280C7F83B33C7502A10F2_size71_w483_h676.jpeg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乾隆帝原配妻子​

皇后的去世让皇帝悲恸不已,乾隆皇帝一生作诗无数,但是能够值得称道的多是因怀念孝贤皇后所作,甚至乾隆皇帝七十几岁再经过济南的时候,依然无法释怀对皇后的思念之情。所以,在济南不可能有大明湖畔夏雨荷,有的只是对孝贤皇后不忘初心的无尽思念。

至此,皇帝性情大变,变得乖张暴戾,喜怒无常。

被乾隆皇帝首先“开刀”的就是自己的大阿哥永璜,他无端指责大阿哥在孝贤皇后的葬礼上未尽孝子礼仪,而实际上永璜表现的中规中矩并无什么过错。但是对于皇阿玛的指责,永璜吓得魂不附体,不停地扣头求饶。之后,因惊吓过度,不久便一命呜呼,临死前永璜拉着看望自己的皇阿玛说:“儿臣不孝,再不能侍奉皇阿玛左右了。”乾隆皇帝心如刀割,含着泪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死去。

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因为大儿子的死去而有丝毫悔改,他为了加强皇权统治,拼命限制宗室之权力,他可以给他的两位弟弟无尽荣华,但是就是不能对权力有一丝染指。出了名的荒唐王爷和亲王弘昼,整天无所事事,就在王爷开“活人追悼会”玩。而对待自己的几位皇子,乾隆皇帝更是加强管制,除了过继出去的两个儿子袭爵外,其他皇子一律不给爵位(皇储人选确定之前),即使是那二位袭爵王爷都不允许着亲王补子朝服。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 万达广场社区 - 0DA91470B053E49AE7CB6593E6B330AD79E9E57F_size42_w432_h619.jpeg
▲张廷玉 书法手稿​

可以说,此时乾隆皇帝对皇权之控制,近乎于变态。皇帝对自己至亲之人,都已经如此刻薄,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历经三朝之元老张廷玉,晚年被乾隆皇帝折磨得不可谓不悲惨,不过最后乾隆还是网开了一面,让他进了太庙。首席军机大臣,乾隆皇帝的发小讷亲就没这么幸运了,讷亲出身显赫,本来深受皇帝信赖,并且为官清廉,为乾隆皇帝鞠躬尽瘁。就因为金川之战事失利,加上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被乾隆皇帝用其祖父遏必隆之遗刀逼迫自裁,成为军机处近二百年(实际为一百八十三年),首位被处死之军机首辅,真是“伴君如伴虎”。

这仅仅是乾隆皇帝性情大变的缩影,从此那位儒雅之风的皇帝不见了,那么取而代之的又是怎样的面孔呢?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 万达广场社区 - F1BEBB2757F41E75C8B420D49C9418BC52F08981_size44_w640_h567.jpeg
▲十全老人之宝​

其实,乾隆皇帝执政风格是否儒雅并不关键,只要他能够时刻保持清醒,洞察出帝国“机器”每一处的“毛病”并加以修复,就没有问题。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功业之提升,乾隆皇帝变得骄纵自满、奢侈无度。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和珅,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如果和珅为官乾隆皇帝年轻时代,他怎么也不能成为史上第一大贪官,也可能下场不会如此悲惨。

和珅开始发迹是在乾隆四十年左右,此时乾隆皇帝已经65岁了。和珅刚刚发迹之时还是十分正直的,为官也算清廉。然而到了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正是让他成名的“李侍尧贪赃枉法”案,让和珅尝到了贪污的甜头。

与此同时,乾隆皇帝对物质需求之渴望,给了和珅“做强做大”的机会。和珅头脑机敏,善于理财,并且十分会揣测皇帝心理。在几任内务府总管理财不利的情况下,和珅走马上任并大显身手,他不但满足了皇帝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打着为皇家办事儿的旗号,肆无忌惮地中饱私囊,和珅可谓是名利双收。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 万达广场社区 - 80F9CF3F4CB04668A143802537510D31A3FC3A13_size41_w437_h783.jpeg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

随着乾隆皇帝对和珅之宠幸越来越深,和珅的权利也越来越大。敢于正面跟和珅过招的只有阿桂和福康安,但此二人长年在外带兵征战,对和珅之制约有限,而暗中与和珅较劲的如刘墉等个别文臣也都被和珅排挤在中枢之外。可以说,和珅一度权势中天,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实际上即便是和珅权倾朝野,只要和珅做事情还能保持原则和底线的话,也不见得会王朝根基有多大危害。可惜,老年时期的乾隆皇帝对自己执政之成就定位过高,早已经失去了年轻时候的机敏和严厉,相反自己的物质欲望却越发高涨,整天和和珅泡在一起就研究怎么搞到钱。就这样,大清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议罪银制度诞生了。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 万达广场社区 - 8D966D36ED1AC80679EBD31E6A361C645BD243A7_size36_w538_h533.jpeg
​▲乾隆帝印章

所谓“议罪银”,简言之就是官员犯了错误,可以用银子抵罪。花钱就可以抵罪了,那些个贪官污吏们还用得着害怕了吗?那还不是“甩开膀子”地大捞狂捞。中国封建社会无数实例证明,王朝走向衰败,其根本原因都离不开“腐败”二字。自此之后,大清朝腐败的口子算是彻底撕开了。以乾隆皇帝和和珅这样的带头搞腐败,下面的那些个凶神恶煞、大鬼小鬼更是借题发挥、中饱私囊,乾隆皇帝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雍正时期“无一人贪官”之成就给葬送了,如果爱新觉罗列祖列宗们能够泉下有知,真不知是如何感想。

诸葛孔明在《出师表》中有这样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乾隆一朝,早期多近贤臣,而后期多近小人,所以乾隆一朝也是先盛后衰,大清朝就这样倾颓在“绝顶聪明”的“十全老人”之手中。
造成大清朝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的俩人,除了和珅还有此人 - 万达广场社区 - DDECC2DFE859806E4E3EE5A8E404FBF8D067D8D8_size45_w407_h539.jpeg
​▲嘉庆皇帝

自此之后,大清再无崛起可言,而且衰败的速度很惊人,各地方以教会形式的人民起义层出不穷,以遍及五省的白莲教最有威胁,这就是弊政之后的代价。

乾隆之后嘉庆皇帝,虽然铲除了和珅并将其资产归公,并一度对乾隆后期的不正之风有所改观,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再到道光皇帝,虽勤俭有余,但是能力平庸,外国人侵略、国内人起义,可谓是困难重重,就连最后选择接班人,也是稀里糊涂。再看咸丰皇帝,刚愎自用,办事是“雷声大,雨点小”,国家有难最先脚底抹油的就是他,最后三十岁刚出头,就驾鹤西去。再往后,虽然有“同治中兴”,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倒是丧权辱国之事干了无数,中国人民从此活着朝不保夕、水深火热的生活。可以说,这一系列之问题,都与乾隆皇帝执政期间之所为有极大关系。

还是那就话,大清王朝至此再无崛起可言!

来源:历史大学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4-25 12: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