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3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房地产和“墓地产”都是坐地起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墓地产”出现房地产类似的局面时,不妨反思一下当前人们的消费理念,检讨一下所谓的“刚需”中,到底“刚”到什么程度?如果人们无法确认居有其屋的起码标准,那么,这一小盒骨灰的安置还是有很多方式的,但为何也出现了攀比的势头?

记者调查北京多家公墓,发现价额昂贵的墓地依然存在。事实上,北京对于墓地价格有明确的定价标准,其中墓穴租赁费(20年租期),为城近郊区1500元/每平米,远郊区县1000元/每平米;墓穴管理费严格规定为墓造价的5%。但调查发现,多家公墓借墓碑、风水等因素,提高墓地价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苏试《江城子》中悼念亡妻的诗句。有关生离死别,“凄凉”的心境是无法排解的。古代诗人苏轼面对一座孤坟“无处话凄凉”,但他的哀思毕竟还是心无旁骛的,“孤坟”不是他“凄凉”的来由。苏轼可以一门心思地悼念他的亡妻,而不必担心这座“孤坟”没有葬身之地——因为,当时房产交易没有形成房地产,墓地当然就更不会形成产业。

而现代人面对死人的事,内心的凄凉,不但有生离死别的悲切,而且有死无葬身之地的悲凉。也许化成灰泥的尸骨,才摆脱活着时为子女购房的重负,现在轮到子女们为他们的归宿犯愁了。如果将其简化成“生不起,死不起”有点极端的话,那么,高房价对活人的压力和高墓价对死人的盘算,确实已经完成了对一个人生命全过程的剥削。

其实,有了房地产这个暴利行业,有关土地的商品交易都可以坐地起价。因此,高墓价必然是高房价的延伸。至于“借墓碑、风水等因素,提高墓地价格”,无非就是房地产的惯用手法。一样的关于土地的商品,一样的产业链形式,面对一样心态的消费者,结果怎么会不一样?

用“坐地起价”形容房地产和“墓地产”再也合适不过了。这不仅是因为房产和墓地都与土地有关,而是这些与土地有关的商品早已脱离了价值规律。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任何商品凝结与商品的人类劳动是其价值的所在,交换不能改变商品所固有的价值。但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卖方为获得更高的货币价格,利用供求矛盾,奇货可居,不可再生等因素来获得更高的货币收入,坐地起价这种现象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就会发生。最为明显的就是近年的房地产行业。那么,“墓地产”步房地产的后尘是傻子都会想到的“生意经”。

当然,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卖东西时轻易地开出天价,而买主则要狠狠地砍价,所谓“满天要价,就地还钱”或者“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但可惜只有用土地作为商品资源的房地产和“墓地产”,才可以做到漫天要价,而买方没有还价的余地。因为,土地不但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重要的是控制在政府手里的。这就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垄断。在世界各国,垄断行业都是坐地起价的一个特例,这种垄断行业凭借的并不是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而是利用某个行业的进入壁垒或政府的支持来获取“暴利”。因此,只有与土地有关的商品,才能做到真正的坐地起价,而买家却很少有还价的能力。

然而,在“墓地产”出现房地产类似的局面时,不妨反思一下当前人们的消费理念,检讨一下所谓的“刚需”中,到底“刚”到什么程度?如果人们无法确认居有其屋的起码标准,那么,这一小盒骨灰的安置还是有很多方式的,但为何也出现了攀比的势头?按照供需决定价格的基本市场规律,不管在房地产还是“墓地产”市场,买方的不理智行为和不正确的消费意识,何尝不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房地产如此,“墓地产”也如此。

该贴已经同步到 RedFox的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1-9 13:0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