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校长致辞何以被疯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3: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些天,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在网络上被广为转发。杨校长在致辞中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这番话说得很重,但却切中当下中国大学病灶。
复旦校长致辞何以被疯转 - 万达广场社区 - 5658695135167952513.jpg
  图片来源:网络
  前不久大学同学聚会,有人幸福地回忆起某位老师在家亲自下厨给学生解馋,有人感慨在读书的时候没好好谈场恋爱,还有人则遗憾求学时没能好好读几本自己想读的书……而关于专业方面的问题,几乎无人提及。大家难以割舍的是与青春、自由、天性解放和人情、人性相关的记忆,至于分数、专业知识等等,则早已湮没在如水的时光里。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本意是“休闲”。对于古希腊人而言,学校是一个休闲场所,在身心放松、没有太多功利因素羁绊的状态下,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追求知识。直到今天,欧美许多著名大学的核心部分仍是“人文学院”,除了传授单纯的知识,其更重要的使命是推行“人的自由教育”,注重培养有德行、有思想和判断能力、有人类共同理想的人。爱因斯坦与杨玉良,他们之所以对有关理想、德行、尊严和自由的教育强调得无以复加,显然是基于对大学本质的深刻认识。

  经过连年扩招,中国大学录取率已达75%左右,大量学生涌入大学校园固然带来了全民素质提升、就业压力延缓乃至提振国内经济需求等诸多好处,但管理粗放、流水线作业和功利色彩浓厚等弊端也日渐显现。教学以就业、实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导向,学生从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便开始忙于考证、打工、实习,为找份好工作做准备。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入世”,但却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相去甚远。用杨玉良的话来说,“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这种有“量”无“质”,有“名”无“实”的大学教育,已到了亟需变革的时候。

  中国高等教育在招生数量和学校规模方面大干快上了这么多年,现在是时候好好思考一下大学何为的问题了。前段时间采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在谈及什么是好的教育时,他坦言“教学是一种心灵的感动,而非灌输知识的手段,学生是教育者试图点亮的一盏灯,而不是去注满水的一只杯子。”与一些欧美名校一样,港中大实行的是书院制,书院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包括宿舍、食堂、运动会、奖学金等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像一个大家庭。设定这样的制度,为的就是培养“有温度的全人”而非“冷漠自负的工匠”。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花大价钱将孩子送到国外求学,未必是指望孩子喝完洋墨水后能成名成家,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孩子能接受“人的自由教育”。往小处讲,这种教育事关一个人的幸福和对人生的把握,往大处说,教育是否真正以“全人”为指向事关一个民族的未来。

  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可汗学院”,这是一个非盈利教育组织,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有人说可汗学员正在“翻转课堂”,而诸如此类新型的知识传授模式已显现出取代传统教育部分功能的可能性。

  因此无论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来自现代技术的挑战,都要求大学教育尽快转向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和“人的自由教育”。复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已然言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致辞被疯转,也映射出来自民间渴望变革的强大诉求。

      原标题:教育时评:复旦校长致辞何以被疯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19 21: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