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0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22: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了解到,该所郑永辉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病毒学权威期刊上发表了有关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新途径的论文,为抗艾滋病疫苗及药物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 - 万达广场社区 - FD3A2EF7CDCBC4B2C64B36471FD5A982.jpeg
艾滋病病毒
郑永辉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能够为解释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不能高效表达机制提供线索,而且阐明了一种新型的抗病毒机制。

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至今仍没有成功。其难点之一就是艾滋病病毒的囊膜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很难得到高效表达。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发现,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只有15%的病毒囊膜蛋白能够得到表达,其余绝大部分都滞留在细胞内质网中被一种尚不明确的机制所降解。

据了解,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包括能够引起艾滋病、流感、乙型脑炎、丙型肝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严重疾病的病毒,在病毒颗粒外都有一层由糖蛋白和脂类分子形成的囊膜。这些糖蛋白又称为囊膜蛋白,是病毒识别并感染宿主细胞的唯一工具,其在决定病毒毒力、介导病毒在宿主体内的繁殖和扩散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囊膜蛋白能够诱导感染个体宿主产生具有保护性免疫功能的中和抗体,因此被认为是疫苗研制的首选靶抗原。

郑永辉团队首先筛选到了一株不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源T细胞,通过对其抗艾滋病病毒机制的深入研究而发现,与能够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T细胞相比,该细胞超过量表达一种线粒体转位分子蛋白(TSPO),并引起病毒囊膜蛋白在内质网中发生错误折叠,错误折叠的囊膜蛋白经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途径降解。此项研究应用靶向基因敲除技术对TSPO蛋白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中下调TSPO的表达可以增加病毒囊膜蛋白的合成,而上调TSPO的表达则可抑制病毒囊膜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目的。

有关“线粒体蛋白TSPO通过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途径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上述内容发表于美国出版的《病毒学杂志》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10 11: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