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5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市能否回暖要看四季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4: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严格执行“限购”的北上广深和三亚(楼盘)来说,“银十”前半段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因9月30日央行调整“限贷”政策而升温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信贷政策松动所带来的效应虽有所显现,但是否能带动成交量大增,仍要看银行的执行力度,这一效果将在四季度逐步释放。
楼市能否回暖要看四季度 - 万达广场社区 - 169252492.jpg
新华社 发
  新华社记者

  新政搅动“冷”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9月30日发布了关于放松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十一”长假期间,虽然北京(楼盘)市商品房网签量同比下降超过30%,但日均新增客源量较9月份增加25.3%。

  上海(楼盘)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1日-10月10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8.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了22.3%,但明显小于前三季度成交量同比下滑32.2%的跌幅。中原地产浦东北蔡二店经理告诉记者:“多数客户边咨询政策边看房,带看量处于上升期。同时,在政策受益最为明显的刚需区域,客户纷纷结束观望提前出手,带动了小长假期间成交量的上升。”

  上海多家中介门店经理还反映,由于信贷政策的松绑直接降低了买家的购房成本,导致房东心态有所转变,在议价上开始有所保留,目前部分房东已经开始上调挂牌价,还价空间收窄。

  同样,新政对广州(楼盘)和深圳(楼盘)楼市的刺激作用也有显现。根据广深一些标杆房企的反馈和记者的现场走访,黄金周期间广东楼市明显回暖,特别是均价较低的远郊盘,成交明显放大。以深圳为例,“十一”期间多数楼盘的到访客户量明显增加,开盘项目的成交也都有所提高。

  市场回暖应是情理之中

  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研究中心认为,调整“限贷”政策,救市力度远超市场预期,市场活跃度有提升也在情理之中。首先,“限贷”松绑,改善型需求尤其是首次改善型需求的首付压力降低,积压数年的大量二套改善性需求开始陆续释放;其次,一些房地产企业因利好政策也开始跟风涨价,“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促使一部分观望情绪浓厚的购房者开始敲定交易。

  链家地产数据,“十一”长假期间,北京市新增需求供应比为9.3,较9月份上涨了将近50%。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认为,信贷政策落地后,预计将有一批改善性客户借此入市。市场需求量持续上升,10月份市场或将在9月份的基础上进一步好转。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房贷新政意味着政府放松了对楼市的管制,将激活全国房地产市场,对供需双方都将产生影响。目前已经带来了楼盘访客量的大幅上升和成交的明显回暖。

  回稳趋势已确立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新政的执行效果还需时日,但可以肯定的是,此后市场将出现深度转变,不仅仅是成交量会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价格将很可能出现转折。宋丁说,新政的首要作用是止跌,促使成交回升。而价格的回升一般会滞后于成交的回升,预计四季度房价将保持平稳。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信贷政策的趋好是否能够带动成交回暖,仍要看银行的执行力度。

  海南(楼盘)锦诚房地产咨询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路认为,央行出政策,地方也要有一个政策制定的过程,对各地影响会有滞后,最早也要等到12月份以后会有成交量的回暖。同时,现在所有的政策不会带来大的行业反转,因为市场已经进入到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这些政策调整会促进市场健康的筑底,但不会出现快速的反弹。

  伟业我爱我家(博客,微博)集团副总裁胡景晖预计,在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不放松、房地产行业整体风险压力持续、央行坚持流动性定向释放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新政对于未来楼市成交量的实际影响,将随着各商业银行具体的执行情况而落地,这一过程在短期内预计仍然难以看到效果,但在四季度效果将会逐步释放。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参与采写记者孔祥鑫、郑钧天、王浩明、赵瑞希、郭信峰、郑玮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31 06:4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