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高法管控“人肉搜索” 网民赞其网络暴力终结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23: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规定》)。《规定》出台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切关注与讨论。通过海外网的社区和微博等网络留言可见,新规中最受网友瞩目的,则是对于网络暴力行为的界定与处罚。

最高法管控“人肉搜索” 网民赞其网络暴力终结者 - 万达广场社区 - 453873A465C7C058A61DDD03C7143858.jpg

海外网10月21日电


个人信息首次上升为人格权


新 规第12条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 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依据《规定》,公开在网上发布个人隐私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这意味着“人肉搜索” 被视为侵权行为,将予以追责。


2008年,一个31岁女白领的跳楼惨剧引发了一 场网络暴力,其丈夫和“小三”在被“人肉”后饱受网友谩骂、侮辱甚至人身恐吓,最终不堪舆论折磨,将发布 信息的博客“北飞的候鸟”、大旗网和天涯社区告上法庭,成为网络暴力第一案。时隔6年,网友口中“毁人不倦”的“人肉搜索”终于等到了法律的界定。


“终结”人肉搜索,《规定》在普通网民中大获人心。


“新司法解释也是第一次将个人信息上升为人格权进行保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巍指出,这对规范和谐健康的网络行为意义重大。


曾 有媒体从业经历的网友“朱晗猪憨”认为,“作为网民中的个体,也许不会感受到盲目情绪的可怕,最多不过是宣泄一下,但当这种情绪凝聚了一群人,破坏力是 不可估量的”。他认为,司法解释和新规的出台给这个极具潜在破坏力的群体戴上了枷锁,更为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减少了点燃情绪的“火种”。


网友“无违和闺蜜”则讲述了一段自己的经历,“在一篇谈中日关系的文章里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网友威胁要‘人肉’,当时吓坏了,赶紧删帖、删个人信息,好在删得快,只是被人骂了几句。”他表示,如果是在新规出台之后,自己“大可把规定条文原封不动地甩给那网友”。


网友“夏至冬凉”则戏称《规定》为“人肉”终结者,更以一句网络流行语“防人肉技术哪家强?”为新规点赞。


新规有张有弛网络反腐不追责


《规定》发布后,引起一些不明就里的网友担忧。有网友指出,不少贪腐行为都是通过网络途曝光,一旦“人肉搜索”被禁,那些“表叔”、“房姐”们是否要就此隐匿网络之中?


其实,细心的网友会发现,尽管《规定》对“人肉搜索”不留情面,但对网络反腐却保留余地。《规定》指出,对于有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将予以免责。


对 于新规为反腐留出空间,网友“小羊不吃羊”用“有张有弛”四个字来形容。他认为,新规的制定考虑周全,应严处严,该松则松。网友“包子丸子”表示,《规 定》紧跟反腐新趋势,也说明新的反腐方式受到认可,“作为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反腐这种看上去严肃正大的事务中,感觉自己受到尊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15 15: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