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健康、有韧性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是减少市场扭曲和外部冲击的根本保障。
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于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五年中,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逐步建立,人民币跨境使用从贸易结算扩展至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交易。
此外,人民银行与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间的货币合作也不断深化。自2008年12月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与24个国家和地区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2.65万亿元人民币。2014年上半年,在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境外货币当局共开展交易5110亿元人民币。2014年5月,人民银行使用中韩本币互换协议下4亿韩元(约合240万元人民币)资金支持企业贸易融资,是首次在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动用对方货币。
随着政策的明确和业务流程的简化,市场对人民币的接受度比五年前显著提高。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统计,2014年1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比2013年1月提升6位。从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上看,过去几年中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持续增长,收付比趋于均衡。2014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办理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3.27万亿元,是2010年全年的6.5倍;收付比为1∶1.66,比2010年的1∶5.5明显改善;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10年的2.2%左右上升至16.9%。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和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金额分别为864.9亿元和3833.9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94倍和1.37倍。截至2014年6月末,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余额367.4亿元,RQFII已经从中国香港扩展至中国台湾、英国、新加坡、法国、德国、韩国等地,累计额度7400亿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批额度243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