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倍受关注与争议的国产中型四代战斗机“鹘鹰”,在持续进行了多日的飞行测试之后,机身外表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鹘鹰”战机在两侧机翼的背面,出现了两道“人”字形线条。
据航空专业人士介绍,机翼上铺设的“黄色”线条,为一种飞行测试用的感应装置,有可能是某种感应贴片组合而成,用于测试机翼在飞行中的相关参数。就感应片的位置来说,与边条涡流在机翼上的扫过路径基本相符,推测“鹘鹰”正在做一些大迎角的测试。 而作为一款已经首飞近2年、且已进行过大量飞行测试的“鹘鹰”而言,普通的飞行测试显然已经不再需要,因此有分析认为“鹘鹰”有可能已经在为相关改进型号做先期测试工作。 在国产第一款隐形战斗机歼-20的发展过程之中,相比较2001和2002号验证机,2011号原型机在外观上进行了主翼、垂直尾翼切尖等改进性处理,对于在隐形战斗机研发与制造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歼-20战斗机研发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成果和进步,有可能会用在对“鹘鹰”战机的后续发展之中,因此有推测指出,“鹘鹰”的改进型号在边条、主翼、垂直尾翼的改进上可能与歼-20类似。 根据上述资料推测,去年以“中国先进战斗机概念模型”方式展出的“鹘鹰”战机,极有可能以实机的方式参加珠海航展并进行飞行表演。图为停放在机场的中国空军战斗机,注意红框中机背位置的黄色线条。 而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多个中国航空装备的传统买家对“鹘鹰”战机表达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有某国希望以和中国联合研制某轻型战机的成功为样板,参与到“鹘鹰”的研发工作中来。 作为中国第一款隐形战斗机,歼-20堪称中国战斗机工业的里程碑,其在中国航空工业乃至国防工业的发展史中拥有无人可撼动的地位。但作为中国隐形战机的“先驱者”,歼-20采取了略显激进的、重视超音速性能的设计,在解决了中国隐形战斗机的有无之后,势必会在后续发展中进行重大改进。图为沈飞歼31最新试飞照。 而在此期间,具备良好隐身能力及一定多用途性能的“鹘鹰”中型战斗机可以作为数量上的有效补充,使中国航空兵能尽快掌握四代机条件下的作战模式。图为沈飞歼31最新试飞照。
专家称,歼31是中国四代战机第一次公开以实体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环球网10月24日报道,距离珠海航展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对于珠海航展上即将亮相的飞机也十分感兴趣,国产的运20运输机、歼31战斗机都会出现在珠海航展上,美国也把C17运输机拿出来参展,在诸多看点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国产歼31战斗机。
歼31是中国四代战机第一次公开以实体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一,它说明歼31这种四代机经过前期研制,现在已经拿的出手了。因为参展方要回答各种专业的问题,所以如果战机在研制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在航展上就会丢人现眼。歼31的研制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四代机研制中的难点在歼31的身上是不是能够完全突破是航展上值得关注的重点。
第二,歼31参加航展的潜台词是什么?参加航展意味着把新型战机摆在国内外观众面前,而航展本身也是一个促销的平台,歼31在这样的平台上公开展出意味着它将来有可能进入国际军贸市场,这个意义是非同小可的。
尽管中国之前也推出过一系列军贸产品,但是推出战机的机型和当时国际上的先进战机有一代或者两代的差距,还没有卖出过和世界最先进战机同代的战机。如果歼31将来能够走向国际市场,将是我国军贸出口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这对中国的航空工业来说意义同样重大,因为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不可能只靠国内的内需,军工企业研发生产必须要考虑投入和产出,仅仅靠国内的投资来发展是不够的,如果不能有效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金,是不可能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
第三,歼31能够参加珠海航展,背后还有一层重大意义。
歼31最初并不是军方立项的产品,而是航空企业自主投资研发。如果最终歼31得到军方的认可并在国际军贸市场有所斩获的话,无疑走出了一条新路。
完全靠国家立项和投资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军品生产采用军民结合,引入企业来参与竞争是大势所趋,作为第一个成功的产品,歼31的意义极为重大。
航展开始前,大家对歼31极为期待,我们也希望在歼31身上看到更多令我们兴奋和鼓舞的亮点。
(原标题:歼31参加航展意义大 说明国产四代机能拿得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