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市调整预计持续到2016年 房价将会分化加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一二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回升,有分析称是缘于此前的“松绑”效应。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说:“此前楼市成交量已经下跌好久了,在一些政策刺激的情况下出现反弹是合理的,但是当前中国的经济压力并没有彻底好转。

现在核心城市并没有放开限购,在这种状态下,楼市完全回暖、彻底转向还不太可能,所以我一直坚持房价整个调整结束应该是在2016年,现在只是调整过程中的一些反弹。现在中国人口布局在快速改变,这个改变是随着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而产生的,所以今后各地房价走势分化会很严重。”

10月,全国楼市一改持续多月的低迷局面,成交量逐渐回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12号到18号期间,受监测的全国20个主要一二线城市,住宅合计签约面积环比回升45%。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城市的住宅成交面积环比涨幅整体达到80%。该机构称,绝大多数城市成交量上涨,随着成交持续回暖,几大代表性城市库存总量在继续下降,去化压力有所缓解。

业内普遍认为,大部分城市楼市成交量得以回升,缘于此前的“限购松绑”效应,以及央行的信贷放松政策。现在很多购房者之所以急于下手,也是担心购房优惠政策丧失。

此外,由于一线城市外来人口导入速度很快,市场并不缺购房基础,因此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成交量会保持上升。

新一波房产调控仍将持续 政策调整或助楼市筑底

“这一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无论从时间还是程度上都会比以往更加严重,调整会持续一到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22日,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

朱海斌分析称,这一轮的供大于求是全国性的现象,并不是区域性的现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都出现或多或少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最近这一轮下滑或者调整更加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过,朱海斌同时表示,房价不会出现大的调整。首先,这一轮房价调整供大于求,短期库存会比较高,新开工楼盘会做一些调整,市场需求方面并未出现拐点或者结构性变化。第二,中国城镇化和收入增长支持房价,房价并不需要特别大幅度下跌,可以通过收入增长弥补;第三,最近楼市政策调整将会帮助楼市筑底,销售单月数据出现好转,10月份楼市销售反弹比较强。

具体而言,在市场需求方面,其实并没有出现一个拐点,或者出现一个结构性的变化。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从市场的供给来看,基本上过去几年、今年、甚至未来五年,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大概年均在10亿平米左右的市场需求量。如果新开工面积做一些调整,投资上也做一些调整,到明年基本上差不多在新增方面,供需大概可以平衡,在未来几年并不会看到整个房地产持续崩溃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性非常小。

在收入增加方面,收入增长包括三季度的报告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长是8.2%,名义增速预计在中短期可能会一直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实际增速是7—8%。这么高的收入增长,可以使房价跟收入比例恢复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这是看中国和海外的一些市场非常重要的区别。

“尤其欧洲和美国,在2007年前后他们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房地产泡沫。最后在调整的过程之中,美国房价大概下跌了20—30%,英国下跌少一些,大概是15%左右,西班牙也基本上是20—30%的跌幅,其他一些国家,很多大概是15—30%之间。一个主要的原因在这些国家收入增长几乎都是零,有些国家甚至是负的增长,这是为什么房。

价需要调整幅度更大的原因。在中国收入的增长从某种方面来说缓解了房价下行的压力。”朱海斌说。

在楼市政策调整方面,9、10月份虽然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投资仍然处于一个下滑的通道,但是如果看最近一两个月的销售,其实这个销售的单月数据在好转,而且10月份,根据对一些重点城市追踪,楼市销售反弹还是比较强。所以预计这些政策,尤其房贷政策的调整会对市场起到更多正面方面的影响。这是对房价的一些看法,会有一些调整,但只是小幅的调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19 21: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