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檀:中国应该逐步实行ICT贸易零关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些缺乏优势的行业的开放,是否会引发本土企业的崩溃?在开放的同时,如何发展本土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困难问题常常引起中国国内的激烈争议。保护本土企业,是政府的应有之义,但过度保护,并不能让本土企业健康成长。

中美之间信息技术协议谈判可能获得突破。11月11日,《华尔街日报》披露,知情人士表示,美国和中国的谈判人员已达成一项旨在扩大信息技术协议(ITA)内容的协定,该协定有望覆盖1万亿美元的贸易商品。

ITA是1997年生效的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协定,旨在削减信息技术产品关税,推进该产业贸易自由化。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2014年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参与的成员国涵盖全球97%的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额,中国ICT商品出口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全球ICT商品出口额年均7%的增长水平),是所有主要类别ICT产品的最大出口方,在全球ICT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超过了30%(2012年数据);也是最大的ICT产品进口方,占18%的全球进口。ICT产业为中国GDP增长贡献了20%的力量。

在该行业,中国应该开放到什么地步,实行零关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国企业,会不会因为失去关税保护而丧失价格优势,质优价廉的国外产品一夜之间铺满所有的市场。这是反对扩大ITA产品范围者最大的理由。

6月3日,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曾担任中国常驻WTO首任大使的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孙振宇指出,中美之间已就200多项信息技术产品达成一致,目前只剩多元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科学仪器等十几项敏感领域尚未完成。由于难以达到共识,从2012年9月开始中美经历经历两轮谈判,去年11月美方宣布中止ITA扩围谈判。

中国可以放开部分市场,在医疗器械等不占优势的行业,分阶段逐步放开。如果十年的保护都无法促进本土企业占据优势,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此时需要的是制度改革,而不是保护。

与其他行业一样,中国在该行业占据低端市场,进出口数量虽多,但附加值不高,基本上赚的是苦力钱。看起来是高大上的行业,但是通过大量资本、劳动力投入的传统制造行业。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之快有目共睹,其中也得益于ICT产业发展,事实上,华为代表的通讯硬件行业、小米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行业,中国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华为并不是保护出来的企业,而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国际企业,笔者在加德满都、河内等国家街头,看到的大多是韩国、日本品牌,中国企业,华为广告最多,其次有海信等公司广告。

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继续对低端产品进行细致保护,无异于保护低端与污染,对产业发展不利,逐步退出保护对双方有利。

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之所以活跃而进步,主要是因为互联网行业人士具有其他行业少有的国际视野,也因为这个行业存在剧烈的竞争,企业必须一刻不停进步,否则就会被淘汰。

即使在高端仪器等行业,永久保护并不是保护本土企业的好办法,让企业意识到竞争风险迫在眉睫,才能让企业保持足够的压力。

降低关税造福的是全球消费者,主要不是中国政府税收,我们不能仅考虑到税收而实行贸易壁垒。

今年4月4日,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高级分析师斯蒂芬·爱泽尔(Stephen Ezell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据ITIF测算,ITA扩围一旦通过,取消关税措施会导致中国政府64亿美元的关税损失,但是他们认为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产品会获得更大发展,这些出口企业能节省80亿美元的费用,大于中国损失的关税收入。

中国税务部门似乎并不认可。在该报道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税务方面的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他们不清楚ITIF是如何得出64亿美元的损失,但是他们测算的数字远远要大于64亿元。

中国作为互联网发展大国,仅以税务作为考量指标,是鼠目寸光,我们需要的是开放的市场,以及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的自贸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5-30 03: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