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仓健去世 中国外交部哀悼:国人熟悉的艺术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23: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评价高仓健:高仓健先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日本艺术家,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重要的积极贡献。并对其逝世表示哀悼。
高仓健去世 中国外交部哀悼:国人熟悉的艺术家 - 万达广场社区 - EECC3FEC8463B9786D77DB09A4F4F23E.png
  高仓健

  1978年,曾有一部电影在中国大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主演这部电影的就是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鸭舌帽、风衣、冷峻的表情一时间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由于对高仓健扮演的“杜丘”角色的热爱,当时国内甚至引发了一场“寻找男子汉”的热潮。

  而今天公布的消息则让我们不得不和这位活跃于银幕半个世纪、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告别。据日本共同社的消息,11月10日凌晨,高仓健因患恶性淋巴瘤,在东京一所医院逝世,享年83岁。

  今日,高仓健所属的事务所对媒体发出传真才公布了他辞世的消息。事务所在传真中表示,临终之时,医护人员都含泪为他送别,走得很安详,尊其遗愿,近亲人员已经对其秘密下葬,并告知社会不要去为他送花供物。

  从影50多年间,高仓健共出演200多部影视作品,刚才我们也提到,特别是1978年他主演的《追捕》作为文革之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引起巨大轰动,他也成为中国大陆一代人的偶像。在2005年,高仓健还曾出演张艺谋的影片《千里走单骑》,让我们再次在中国的银幕上一睹偶像的风采。
  说起高仓健,他生前还有一部作品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作品名叫《铁道员》。高仓健非常想把这部影片介绍给中国的观众,因此他找到了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表明心愿,希望《铁道员》能有中文的配音版。今天下午,叶千荣教授在接受中央台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他和高仓健的这次相遇。

  叶千荣:在东京的一家酒店里,特地包了个房间,我们初次见面。谈了整整一下午,谈的并不是电影和剧本,他说了他对中国的感情。当时非常不好意思,我自己还没有看过这部《铁道员》,他告诉我,他的父亲曾经在中国的东北工作过,是一个煤矿的技术人员,到了这个年纪,开始更多的想到自己要做一些让父亲感到宽慰的事情,于是在拍摄《铁道员》的时候,他在跟东京签合同当中,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把这部片子,拍摄完毕之后,在中国的播放版权属于高仓健,然后他要把这部片子送给中国,同时要送给前中国驻日大使宋之光先生,他非常尊敬宋之光大使,他要把部片子亲自带到北京,放给宋大使看。这就是他当时告诉我的,他委托办的原因。

  《铁道员》这部在1999年上映的电影讲述的是日本六十年代,发生在雪国北海道的故事。

  叶千荣: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青年人不断的去大城市,这条铁路曾经给这个小村带来了繁荣,人们以为铁路通到这,这就会繁荣,没想到若干年后,才知道它是一条单向的铁路。

  电影的主人公,名叫佐藤乙松,是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的站长。虽然被称为“站长”,但是他底下一个手下都没有。乙松每天得独自负责剪票,清扫车站内部,再加上原本站长应该做的工作,勤务内容十分琐碎。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叶千荣回忆说,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现代化的挽歌和故事。

  高仓健告诉叶千荣,他希望能由《追捕》的配音演员——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毕克,来传递佐藤乙松的声音。

  叶千荣:我找到了上海剧场的曹雷老师,我和曹威老师通过国际电话让他在家里看铁道员的录像带,我在电话里为他做同声传译,我们两头,我在日本,他在上海,同时按下录像带的播放器,就这样看完了这部片子,他也觉得非常好,可是去跟老师提这个要求的时候,他已经卧病许久,他转告说他非常想做这件事情,但是恐怕不行,最后跟高仓健商量了以后,托了上海的一位著名演员张名煜老师,片子配完了,在东京的小放映间看的时候,高仓健非常满意,他说他虽然听不懂,但是觉得非常贴切,后来高仓健先生把这部片子带到中国,放给宋之光先生看,还参加了2011年在上海举办的日本电影节。

  叶千荣认为,《铁道员》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高仓健的人生美学和电影美学。

  叶千荣透露,在高仓健一生中,有两位朋友和他最为亲密,一位是东京品川京急酒店地下一层,一个小理发店的师傅。这么多年来,高仓健平时白天就在这家理发店的里间喝喝咖啡,看看杂志,这位师傅给高仓健理了五十几年的头发,这一次也是为数不多的,最后守在高仓健身边的人。另一位则是来自中国上海的友人——在东京麻布十番经营餐馆的徐富造。

  叶千荣:刚才跟徐富造先生通了电话,他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徐富造说,两个月前,高仓健偷偷溜出医院,到他的店里,他给高仓健做了一个他喜欢的鱼翅,和高仓健最喜欢的小的锅贴。高仓健想要动筷子,最后还是没吃,对徐富造说,富造兄实在抱歉,吃不下去,没有食欲,但是他还是在走的时候,非常小心翼翼包好,带走,说到医院吃。在前一阵还从医院给富造打电话说,说想再拍一部片子。

  在高仓健去世一周后,当日本共同社发出这条速报后,日本举国震惊。那么为什么,高仓健去世的消息没有立刻被公布呢?叶千荣认为,这恰恰体现了高仓健的人生美学,就是静静的生活

  叶千荣:他平时不接受记者的采访,不上电视,不参加社交,宁静的保持自己的孤独的人生美学,同时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又按照自己的人生美学为自己安排了一个离去,这种方式完全是他本人的意愿,他的人生美学。

  高仓健的一生一直在为中日友好关系而做着自己的努力,在今天召开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洪磊表示:

  洪磊:高仓健先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日本艺术家,他为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贡献,我们对他的去世表示哀悼。

  刚才我们一起追忆了高仓健,也谈到了很多早年间耳熟能详的日本电影。可是近几年,能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日本电影却越来越少了,影评人史航认为:

  史航:我们小时候,对我们来说,像高仓健、田中裕子、吉永小百合、松坂庆子、倍赏千惠子、栗原小卷、中野良子有那么多重要的名字,但是到现在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河东变了河西之后,发现日本的电影对我们来说,最多还有一个宫崎峻,动画片,别的就没了。因为日本电影他们商业那一部分对我们来说不解渴了,而文艺的部分我们不领情了。在一个不解渴不领情的心态之下,日本电影自动的就离我们远去了。而日本电影确实他们自己也承认,他没有八十年代那种辉煌,很多大师去逝,年轻的一辈还在找他们的方向,所以这一切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也没有什么可伤感的,只能说我们曾经的感动我们记得就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1-4 04: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