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9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疾病远比车祸危险 谁最可能“杀死”我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飞机惊险事故一度成为城中热题,少女受侵害事件也频现报端,再看看新闻里车祸塌楼,间杂着中青年猝死。但怕空难怕车祸怕性侵就一辈子在家里蹲着?想要合理规避风险,绝不是斩脚趾避沙虫。那生活中什么风险最可怕?记者用统计数据告诉你。
疾病远比车祸危险 谁最可能“杀死”我们? - 万达广场社区 - 60F71235AA0526EA64089AA0647569F7.jpeg
统计角度为你分析生活种种风险概率
恶性肿瘤心脏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是四大“杀手”

近日,记者翻查了《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卷)中的大量统计数据,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要风险,绝非大家常能看到的各类意外,几大类和我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疾病才是真正的大杀手。因罹患恶性肿瘤或心脑疾病离世的概率,远远高于遭遇交通事故、触电、火灾、谋杀以及被广泛报道的某些传染病。

心脑疾病远比车祸危险

在构成城镇居民的主要致命因素中,“杀手”前四位都是疾病,按照次序,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车祸、摔落、火灾、中毒、谋杀等外部因素加起来的总体死亡率,都比不上这四种“杀手”,其中前三位“杀手”的死亡率都高于千分之一。从数据上看,每一年它们都可以分别造成过百万人死亡(当然主要的还是老人)。相比起来,车祸致死的死亡率仅接近万分之一,低了整整一个数量级。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致死意外中,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仍属较高,而且在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都比较接近,所以仍然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生活风险。

恶性肿瘤长期是中国人的最致命疾病,而且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其死亡率一直在上升,这是否说明我们对其特别无能为力?不过,一个事实是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稳定延长。2010年,中国人的寿命预期达到74.8岁,而在1981年,我们的寿命预期只有67.9岁。由于肿瘤多见于老年人,所以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上升,除了生活方式和环境问题,更多人活到了“该有问题”的年龄段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心脏病攀上第二把交椅
  
值得重视的是,心脏病在近20年来逐步超越其他疾病,攀上了“杀手榜”的第二把交椅,这个问题则可能与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多盐饮食、缺乏锻炼与繁忙高压的工作,使得心脏病的威胁不断增加。近年猝死事件频繁被媒体关注,从数据上来看也符合事实。因心脏病致死中,有近三分之一属于急性心梗,是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的4倍多。
  
容易被忽视的“杀手”:意外跌落与自杀
  
说到疾病以外的“杀手”,一般人都会想到交通事故和被杀。确实,机动车交通事故在致死率上接近万分之一,仍需要高度重视。至于容易吸引眼球的被杀事件实则算极低风险,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且均远低于意外中毒、跌落。但除了交通事故,非疾病致命原因中仍有两个血债累累的“杀手”:一为意外跌落,一为自杀,这两者和年龄也有显著关系。需要注意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死于意外摔落的几率大幅上升。受影视作品影响,大多数人对自杀者的印象可能多为年轻女性,但数据反映并非如此。自杀死亡率不仅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且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自杀,过了75岁以后,自杀率更是显著上升。这两组数据的增加,反映了老年人往往被忽视的现实情况,他们不仅更容易因为受伤离世,也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在构成意外致死的因素里,溺亡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总体上,大部分致死因素都和年龄增加有一定关系,但也有例外。在关于溺亡的数据上,低龄儿童占了相当比例,而且男性显著多于女性。这个数据与每年夏季孩童野泳溺亡的现象存在一定相关性,值得家长注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9-28 06: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