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金已有数十年未在全球货币政策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其余波使得作为旧时代货币政策工具的黄金重获追捧。
这一趋势在欧洲尤为显著,该地区的各国央行面临着要求他们购买更多黄金或把存放在海外金库里的黄金运回本土的公众压力。
黄金已有数十年未在全球货币政策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央行人士也希望保持这种局面,尽管一些央行人士曾利用黄金的象征性吸引力,试图赢得对近几年宽松货币政策不满的民众的信任。
如果瑞士的选民周日投票支持一项遭瑞士央行强烈反对的民粹主义动议,该行可能被迫将其黄金资产规模增加一倍多,而且将被禁止出售黄金。
“拯救我们的瑞士黄金”(Save Our Swiss Gold)活动将要求瑞士央行在五年内把黄金占其所有资产的比例提高到五分之一,还将禁止该行出售黄金,并要求把存放在海外的瑞士黄金运回国。
尽管民调显示,该动议将以失败告终,但此次公投表明,在许多欧洲经济体面临滞涨和过低通货膨胀之时,全球某些地方对黄金仍存有怀旧情绪。面对这些经济问题,这些经济体的央行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扩大资产规模等备受争议的举措,而批评人士认为,这些央行增持的金融资产风险过高。(德国批评人士的这种看法尤为强烈,瑞士的批评人士也持这种观点)
在发行量较大的德国报纸《Bild-Zeitung》发起“把我们的黄金运回来”(Bring Our Gold Back Home)的活动之后,德国央行去年展开了一项备受瞩目的公关行动——决定把该国的部分黄金从美国和巴黎的金库中运回本土。
德国央行称,该决定是自主作出的。不过,德国央行仍向摄影师和电视节目工作人员展示了金条,并且在一个夏季节日里展出了该行的黄金(1183.1,-6.8,-0.57%)。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德国加入欧元(1.2447,-0.0018,-0.14%)区以来,德国央行就没有再实施过自己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由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治理。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Jens Weidmann)是欧洲央行政策委员会成员,他对欧洲央行推行的很多经济刺激措施都持反对意见。
荷兰央行也是欧洲央行的组成部分。近日荷兰央行亦如此效仿,宣布从美国运回黄金,尽管该央行行长2012年曾表示,他认为没必要这么做,黄金放在曼哈顿绝对安全。荷兰央行上周称,将部份黄金运回国国的决定可能会对公众信心产生积极影响。
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教授Joshua Aizenman称,这是黄金的一部分诱惑力,通常黄金都是反映权势的资产。不过他说,如果单纯从经济回报率上看,黄金肯定不是一种保守资产。
最近的金价波动驳斥了黄金是稳定资产的说法。周三黄金报每盎司1,195美元,较2011年8月的峰值下跌了37%。迫于如此波动,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不得不时不时地进行资产减记。以瑞士央行为例,金价波动导致该行2013年损失100亿美元,瑞士央行被迫在100多年来首次取消分红。
瑞士央行行长乔丹(Thomas Jordan)周日说,瑞士这项民粹主义提议既无必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他说,没有必要是因为在现今的货币秩序下,金价稳定性和瑞士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黄金持有比例并无任何联系。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前任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在2013年与议员对话时称,很多人持有黄金以对冲通胀风险,但金价走势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预示通胀形势。他说,没有人能真地看懂金价,他自己也如是。
在19世纪的大部份时间里,美国和欧洲当局尝试了各种版本的金银本位制,对纸币的发行施加规则和秩序。但与此同时,欧美国家也经历着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金融市场的时起时落在19世纪十分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矿业企业的黄金产量存在起伏,导致银行信贷随之扩张或收缩。
到了20世纪,发达国家普遍抛弃了金本位制。在经济和社会动荡之际,央行为了应对通缩、通胀、萧条以及战争,因而寻求更加灵活地调整其货币供应量。
贝南克2012年曾表示,金本位的长处正是其最大的弱点,因为货币供给取决于黄金供给,因而无法调整货币供应量以应对经济形势变化。
与许多其他央行不同的是,美联储并不拥有黄金。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作出的多项改革之一,便是在1934年颁布《黄金储备法案》(Gold Reserve Act),要求美联储将其持有的全部黄金转交给财政部。
在美国政界和商界,仍有一些人热切期望美国能重返金本位。但这种想法往往得不到美国人的广泛支持。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作者为:Brian Blackstone / Jon Hilsenrath,Jon Hilsenrath素有“美联储通讯社”之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