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5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0年代中国所有反坦克武器都无法击穿T-8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3: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内刊物采访了许多航展上展出装备的研制单位甚至总师,而在《现代兵器》杂志2014年增刊对VT4外贸坦克总设计师冯益柏的专访中,总设计师对于国产125毫米坦克炮的介绍中,首次承认采用新型穿甲弹后穿甲威力可达1000毫米。
90年代中国所有反坦克武器都无法击穿T-80 - 万达广场社区 - AA611A645E90B75CC20F1A2534393E93.jpeg
  这一数据不仅超出此前西方媒体对中国坦克炮威力的推测,也大大领先东西方其他国家所有现役大口径穿甲弹。对于常年追随西方技术水平的中国军工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中国火炮是如何实现这一跨越的?故事还要从1969年的中苏边境说起。

  1969年的珍宝岛战斗中,我军遭遇并缴获了苏制T62型中型坦克,在战斗及随后的测试中,我军发现当时现役的坦克炮、反坦克炮和反坦克火箭都无法击穿它的正面。面对骤然紧张的中苏关系和苏联坦克的现实威胁,除了各地部队和民兵在全国各地训练攻击用砖块甚至泥土堆成的T62模型外,研制装备更新的反坦克武器也成为了全国军工企业的头等目标。

  资料图: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T62坦克,现展出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当时中国的军工技术薄弱,加上文革的干扰,主要的技术突破都是在消化各种渠道引进的先进苏联装备基础上获得的。例如69式火箭筒就是仿制苏制RPG-7火箭筒,100毫米滑膛炮则是在T62主炮和弹药基础上吸收的技术灵感,后来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则是根据埃及获得的导弹样品逆向制造。到文革结束时,随着69式火箭筒、73式反坦克炮和10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服役,T62的威胁逐渐淡化。

  然而故事并没有这么快结束。1971,苏联全新的T72主战坦克开始装备入役,更先进的T64坦克也在同时期部署到西欧。比起钢装甲的T62,使用复合装甲的T72在防御性能上有了极大提高,根据1976年底到1977年国内进行的模拟T72打靶试验记录,当时国内不仅所有的现役火炮无法击穿T72的正面装甲,连还在研制中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和验证的大威力120毫米滑膛炮(老120滑)都对其无可奈何。

  压力之下,全国军工企业再一次投身到新一轮的反坦克武器研制大会战中。与1969年的攻坚主要依靠引进不同,这一轮技术攻关中,中国的军工企业采用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在1979年从奥地利引进西方著名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技术,另一方面则从1978年开始独立依靠国内技术研制新一代120毫米高膛压坦克炮和反坦克炮。这两种武器最终都定型量产,并在80年代末装备部队,但在那时看来,他们并没有彻底解决中国所面临的装甲威胁。

  引进的105毫米线膛炮虽然技术成熟,在很短时间内便可投入使用,因此该炮最终成为我军80年代第二代主战坦克和第一代改进型坦克的主火炮大量装备部队,但该炮的性能并不足以对T72形成显著优势,只能勉强击穿基本型T72的正面。苏联为T72加上薄薄的一层25毫米装甲后,该炮实际上就无法击穿此时服役的各类改进型T72坦克了。国产120毫米炮倒是威力惊人,1984年通过技术鉴定时的试射表明,该炮在4800米距离上就能击穿T-72坦克的正面装甲,最大穿深大约在550毫米均质钢装甲左右。如果单纯看数据,这型火炮在当时就已经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威力火炮,连德国同期的120毫米炮使用的DM23穿甲弹都要略逊一筹。但这门火炮最终没有出现在中国的坦克上,原因是这门炮的尺寸对当时的中国太大了,为了在火药性能等尚不先进的情况下达到大威力,国产120毫米炮使用了高达16升的特大药室,如果要将其搬上坦克,就必须制造40吨甚至更大的坦克,相应的发动机功率也要提升到1200马力以上,这都是80年代中国技术水平所不具备的。

  最终国产120毫米炮只装备了89式自行反坦克一种型号,成为90年代初期中国军队威力最大的反坦克武器。但国产120炮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利用研制该炮所积累的技术,中国在80年代研制装备了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及其配套弹药,使中国军队的步兵师也具备了抵抗T72进攻的能力。与此同时,中国通过120炮的研制,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高膛压火炮体系,这不仅让中国以低廉的价格引进西方的105毫米炮,还能研制105毫米新型穿甲弹,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实现击穿苏联T72坦克的能力。借助这一体系,中国在1984年开始了125毫米坦克炮的研制,而自70年代开始的反坦克武器大会战也似乎终于到了结束的时候。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苏联解体前后,我国从混乱不堪的北方获得了包括T-80系列在内的苏军最先进装备,并对他们进行了大量测试。结果几轮炮弹下来,我军包括第三代坦克使用的125毫米炮早期型号在内的几乎全部反坦克武器都难以击穿苏联T-80Y的炮塔正面,即使当时性能最好的120毫米滑膛炮,在击穿T-80Y炮塔这件事情上也十分勉强。北约同期的类似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结果。这一试验再次让军内研究人员大跌眼镜,并且影响了我国第三代坦克设计和目标。

  与此同时,海湾战争中装备贫铀装甲的M1A1HA型主战坦克的先进防御性能也给予中国极大的震撼,根据美军的说法,海湾战争时的M1A1HA的炮塔正面最多相当于680毫米均质钢装甲,中国当时最好的120毫米炮也无法穿透,这一数字在美军后期改进后进一步提升到800-900毫米!击穿它,成了中国军工人的新目标。

  随后的故事便是耳熟能详的99式主战坦克所用125毫米主炮的研制历程。国产125毫米坦克炮在早期样炮设计期间,一度因为设计方法不科学,其2000米上垂直穿深仅460毫米,不过90年代后,随着进一步的改进,125毫米炮的性能也迅速进展。在2002年,99式主战坦克副总设计师王哲荣院士在接受《大众科技报》采访时曾透露,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贫铀)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

  VT4作为出口型主战坦克,其弹药的威力和性能都更加考虑出口国的需要,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他的第一用户将面对的主要是T-90S型主战坦克,这种情况下,700毫米的穿甲弹威力已经足够,而对于可能要迎战美军坦克的中国陆军,1000毫米的穿甲弹将成为中国军队的利器。

  除了125毫米炮的性能,专访也透露了关于下一代火炮的规划。根据他的描述,我国曾经发展过140毫米火炮,但随着电磁炮和电化学炮等新型火炮的出现,目前已被搁置。显然,中国在电磁炮和电化学炮领域取得的进展,也已经不仅仅是制造原理样炮那么简单的了。如此看来,我们也有理由对中国未来主战坦克的火力保持乐观。

  (原标题:那些年-中国打坦克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1-5 17: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