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斥责高盛唱衰中国:你真的想多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4: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唱衰,我就衰?笑话!在西方,唱衰中国俨然是一种时尚。“中国经济要硬着陆”、“中国经济这架飞机的增长引擎已经耗尽了燃料,将会一头撞在地上”……五花八门的“忧虑”层出不穷。最新的说法稍稍“矜持”了一点:高盛称,印度经济将迅速超越中国。
  
张 红
  
几十年来,声称中国经济的成功将戛然而止的预言从未停歇。现实一次又一次证明这些预言的荒谬,但是,各路“豪杰”却“痴心不改”:一直在犯错,一直不改口。
  
这真是一种令人惊讶的“坚持”!细想一下,要解释这种“坚持”其实也不算太难,其背后至少有两种心态在作祟:一种是“井底之蛙”的见识,另一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心态。
  
前阵子风靡全球的烧脑大片《星际穿越》着实令人脑洞大开。不过,不知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自己真的明白什么是“五维空间”。对于习惯了二维、三维世界的我们,“五维”的概念恐怕比异想天开还要遥远得多。
  
面对一种新生事物,人自然而然会依赖于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这或许正是众多所谓西方精英们正在做的事情:亲眼目睹着中国经济的雄起,他们难免使用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却怎么也理不清其中的“门道”,于是就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不合理”的论断。
  
虽然有人勉强承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看上去不合理却管用”,但是更多人却抱着旧有的思想,不对中国具体国情进行深入考察,仅仅基于所谓的国际先例和通用指标,就对中国经济走向作出预测和判断,坚决唱衰中国。
  
这不是“井底之蛙”的见识是什么?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西方精英们高高在上的时间太久了,坚信西方的一切都是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然,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怎会如此有市场?
  
几年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狠狠撞击了“历史终结论”的“腰眼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可是,习惯了睥睨一切的精英们或许依然坚信自己的正确,或许是还不习惯认错,因而他们依然在坚持唱衰中国。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唱衰中国是居心叵测,其背后是资本逐利的原始本能。历史已经反复证明,金融大鳄、国际炒家都是城府极深、智谋高强的人,没少做“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事,当然“兴”的是自己,“丧”的是别人。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唱衰中国的论调还会层出不穷。不过,唱衰也好,捧杀也罢,中国经济都将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下去。
  
你唱衰,我就衰了?呵呵,你真的想多了。(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高盛唱衰中国:2016年印度经济增速将超过中国

12月5日,美国老牌投行、华尔街大佬高盛集团再度唱衰中国,称“莫迪时代”的印度实际GDP增速将在2016年超过中国。届时,印度的GDP增速加快至6.8%,而中国GDP增速放缓至6.7%,并且印度的优势还将逐年增大。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13日)刊登题为“高盛唱衰中国,为中国还是为自己?”的评论文章,作者杨子岩梳理了高盛对中国频频出手的“黑记录”,称华尔街对中国总是“忽而唱衰、忽而捧杀”,这种反复无常的背后,目的只有一个——鲸吞中国经济红利。
人民日报斥责高盛唱衰中国:你真的想多了 - 万达广场社区 - 20141213114606362.jpg
高盛再度唱衰中国:2016年印度经济增速将超过中国

高盛:印度经济增速将在2016年超越中国

“莫迪时代”的印度即将崛起为新兴市场一颗闪耀的新星?综合外媒消息,高盛集团12月5日预测,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会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超越中国,成为增速最快的新兴市场国家。此前一天,澳大利亚最大投行麦格理集团刚刚提高了印度股市指数未来12个月的增长预期,并对该国经济前景给出了更为乐观的评价。

高盛集团印度董事经理、首席印度经济学家图夏尔-波达和首席亚太策略师蒂姆西-莫尔表示,他们认为印度经济正在开始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主要的驱动力量正是消除宏观不平衡,包括更低的大宗商品价格在内良好的全球状况,以及结构性改革。

高盛集团的亚太研究部指出,印度经济正在好转,如果考虑货币的贬值效应,2015年的时候各市场会有13%的回报。主要的股市基准指数Nifty会在2015年结束时候达到9500点。不过这个预期相比麦格理提出的9960点目标还是要保守很多。

高盛集团预测,结构性改革和对重振经济的关注将会让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在2015自然年有6.3%的增长,相当于2016财政年度内6.5%的增长率;2015自然年的增速将是6.8%,相当于2017财年内7%的增速。

与之相比,中国的2015年经济增长率将是7%,并在2016年的时候放慢到6.7%。高盛集团认为,印度的经济增长会在未来数年加速,而中国会有增速的逐渐放缓,也就是经济学家们所形容的“长着陆”。

报告说,中国的增长速度会在未来几年放慢,并维持在7%以下,同时印度的增速会在同期加快,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国家。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则会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弱势表现而产生缓慢得多的增长。

除此之外,高盛在报告中称,治理与微观环境的改善对印度潜在增速的提升力度更大,尤其是营商成本的下降和城市化进程。

通胀一直是困扰印度经济的一大顽疾。不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显然对印度通胀形势有利,并为印度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提供支撑。高盛预计印度2015年CPI将从2014年的7.3%降至5.8%,印度央行明年上半年将降息50基点。

与此同时,高盛对印度卢比也持乐观态度。与过去的持续贬值不同,高盛预计接下来庞大的国际收支盈余以及大规模外国直接投资(FDI)和投资组合资金流入将支撑卢比汇率。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盛唱衰中国,为中国还是为自己?

以下为全文:

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集团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从当年的马夫门面店到今天的华尔街大佬,从一间地下室一个雇员到如今上万亿美元资产的影子操控者,高盛经历了无数次风雨沉浮,走过一个多世纪洒满鲜血的征途,终于登上全球金融的巅峰。从1929年起,世界上历次大萧条和美国之外国家遭受的狙击,高盛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高科技股到高油价,高盛主导了大萧条后的每一次市场操作。

华尔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忽而唱衰、忽而捧杀,其目的就是一个——获利。唱衰常常是“进场”的信号,捧杀则是已经捞足一票之后“离场”的先兆。

高盛又出手了。在其12月5日公布的报告中,高盛预测从2016年开始,印度实际GDP增速将开始超过中国。届时,印度的GDP增速加快至6.8%,而中国GDP增速放缓至6.7%,且在其后两年内,印度GDP增速领先中国的优势将进一步加大。
人民日报斥责高盛唱衰中国:你真的想多了 - 万达广场社区 - 20141213164000791.jpg
高盛发布的中印经济增势图

高盛频“黑”中国

这种论调看似是一种公允的业内评价,因为出具了专业的评价依据:中国经济因为房地产市场下跌以及国内需求和工业产值下降而减速。

这仍难摆脱“黑”中国的嫌疑。中国经济的确存在问题,但并非如那些机构所言的那么严重。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时期,放缓增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质量,而非遇到了严重的问题。

类似的评价高盛给过多次。

2003年10月,高盛在那篇著名的给“金砖四国”概念定调的文章中预言,中国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大国。但对同一时期的中国银行业,高盛的看法则截然相反。

高盛在《2002年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接近40%,是亚洲之最糟糕者。

这种逻辑明显存在悖论:即使中国的银行都破产了,中国经济在2041年也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老大。

这种偏执的看法高盛一直秉持。2008年9月,高盛在研究报告中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从“具有吸引力”下调至“中性”,同时调低A股银行股的目标价,平均下调幅度达41%,仅对工行维持“行业首选”的评价,建议“买入”。唱衰声中,银行股连续几日应声大跌。

2010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披露高盛的一份关于如何对冲经济下滑的报告,探讨如何曲线远程做空中国。高盛在报告中分析如何通过战略布局,以便从中国经济的下行中获得杠杆收益。

到了2010年年底,做空中国已经不再是嘴上的嚷嚷,而是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果不其然,在当年的11月份,高盛发布了一份唱空A股的报告,引发了沪指162点的暴跌。2011年,高盛又大笔减持工商银行,引发外资做空高潮,导致沪指11月16日、17日连续暴跌,几乎中断A股反弹行情。

鲸吞中国经济红利

尽管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高盛是个陌生的存在,但事实上,在中国,高盛的身影无处不在——石油、电信、农业、房产、金融,只要赚钱,没有高盛不染指的。高盛的中国生意,明里、暗里都越做越大。

早在1994年,趁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契机,高盛在北京和上海分设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了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并通过入股中资大型企业、担当承销商等途径向中国市场全面渗透。

什么是生意?生意就是一场游戏

高盛把这场游戏玩到了极致。华尔街有一种惯用的手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忽而唱衰、忽而捧杀,其目的就是一个——获利。过去20年来,高盛无疑是中国市场上最赚钱的投行,其手段就是唱衰或捧杀。“唱衰”是“进场”的信号,捧杀则是已经捞足一票之后“离场”的先兆。

一个突出的例证是,高盛是工商银行的股东,它一边发布报告看好中国经济,一边减持全球市值最大的工商银行股票,

2013年5月20日,外资投行高盛发布公告,出售其在中国工商银行所剩持股,共套现11亿美元。至此高盛已经清空所持有的全部工行股份,在不计算汇率变化和分红影响的情况下,高盛2006年投入的26亿美元,累计获利已达72.6亿美元。

2007年4月,高盛以1.9亿美元(约合当时16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位于虹桥的“上海花园广场”,总建筑面积为9.78万平方米。2010年新年刚过,高盛以平均交易价2.5万元人民币一平方米,将其脱手,成交价格高达24.45亿元人民币。


如果再把时间拉回到2005年,高盛的操作轨迹才看得更为清楚:正是在那年,华尔街全面“唱衰”中国房市。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唱衰之后低价“进场”,才可以在楼价高位“离场”获利。

操控的棋局

与其不时高亢的“唱衰”论调相比,高盛还是属于那种在中国闷声发大财的公司。精明的华尔街投资者知道什么时候张嘴可以给自己赚取利润埋下伏笔。
什么是大生意?就是一场与非普通人物玩的更大的游戏。联想、TCL、吉利、工商银行、海普瑞、西部矿业、中航油。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他们都是高盛游戏中的重要角色。

与许多金融巨头一样,高盛进入中国所瞄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获得中国企业的控制权,然而,由于中国许多行业和企业的股权都设定了最高的转让权限,因此,尽管外资投行机构手握巨量资金,最终还是英雄气短。然而,这一看上去似乎无法跨越的政策难题在高盛手中已经不止一次地被悄悄化解。
最有名的当属高华证券的案例。在这家合资证券公司中,高盛拥有33%的股份,而高华证券则拥有其余的67%。实际上,高华证券6个自然人出资8.04亿元形成的3/4的公司股份均来源于高盛公司的商业贷款。通过如此巧妙的财务安排,高盛绕过“在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中,外方持股比例上限为33%”的相关规定,成为首家绝对控股中国内地合资证券公司的海外投行。从此高盛拿到了在中国证券市场承销A股股票和从事B股交易的门票。

与此同时,高盛运用自己在国际金融界权威投行的地位,利用中国企业缺乏金融专业知识的弱点,通过信息披露、制造概念、诱人上当等手段从中获利,这是高盛在中国最擅长的手法,而且屡试不败。

在资源期货市场精心设局,与中国企业对赌,是高盛频繁玩弄的小把戏。在高盛新加坡杰润公司的“悉心指导”下,中航油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大量卖出原油的看涨期权,之后又不断补仓,结果,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004年1月,中航油与交易对手高盛签署了重组协议,根据协议,中航油在平仓后,买进了更大的卖出期权。但自2004年1月签署重组协议至当年6月,油价并未如中航油预期下跌,反而一涨再涨。而在此期间,高盛则积极做多国际油价,结果在中航油巨亏40多亿元而不得已进行公司债务重组时,杰润公司居然以中航油的重要债权人之一出现。

除了撂倒中航油之外,在中国远洋、深南电、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等企业从事海外期货交易所发生的损失中,均离不开高盛这只“黑手”。不仅如此,高盛连中国的一些民营企业也不放过。

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盘棋局,棋局的幕后之手是高盛。当局中人醒悟的那一天,高盛已经远去,买办们已经遁迹,让失败者“无处话凄凉”。

美国的大战略

因涉嫌欺诈投资者,2010年7月15日,高盛集团用5.5亿美元的代价换来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下称“美国证交会”)的“宽恕”。

《纽约时报》认为美国证交会史上第一大罚单的意义在于未来,但在许多人看来,没有清算,没有反思,轻装上阵的高盛马上就再次投入到“左手搞咨询、右手做风险投资”的稳赚游戏当中。

对高盛和它背后那些大大小小的投行们来说,道德和信誉已经不是它们生存的必需品。因为它们已经营造了一个把大鱼吃小鱼视为普遍原则的市场环境。

奥巴马政府刻意营造的震撼效果就是为了向美国金融界、尤其是那些胆大妄为的投资银行们发出一个明确的警示信号。 但这并不能撇清高盛与美国政界之间的关系。在普通人眼里,高盛似乎只是一家美国投行,买卖是它的本分。然而,它与美国政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层轮动”,即政府高官与高盛高管之间的身份互换,一再发生。

如果说2001年之前,高盛与政界的“高层轮动”大多仅限于美国的话,此后的10年中,排在美国第58任财长亨利·福勒、第70任财长罗伯特·鲁宾以及第74任财长亨利·保尔森后面的名单正越拉越长,其触角也伸到了希腊、意大利、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正是由于与美国政界的密切关系,现在的高盛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0年的欧债危机,高盛都是绝对的主角,以至于美国人民愤怒地要占领华尔街,欧洲的政要忍无可忍地要调查这一家投行。当一家投行的行为引起全球公愤的时候,不难想象这家投行在全球的能力。高盛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通向白宫权力中心的大佬,更是一家遍布全球权力中枢的乌贼,它牢牢地掌握着金钱跟权力的脉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2 07: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