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7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批《匆匆那年》:逃避现实强说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23: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张一白执导,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等主演,改编自九夜茴同名小说的电影《匆匆那年》,上映半个月即收获5亿元的票房,掀起了又一股青春怀旧的热潮。不过,日前《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该片和当下的很多青春片一样过分关注个人的小悲欢和小离合,将青春诉诸为单一的“怀旧”,视野有限气象卑弱,更像是对现实有意无意的逃避,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人民日报批《匆匆那年》:逃避现实强说愁 - 万达广场社区 - A6DBA5D70DA14BCBC6385EBBB94BC7D5.jpeg
《匆匆那年》海报
电影《匆匆那年》以方茴和陈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述了80后的情感与生活历程,展现了阳光少年陈寻、痴心女孩方茴、温情暖男乔燃、纯情备胎赵烨、豪放女神林嘉茉这群死党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记忆与友情。
  
《人民日报》在评论中认为,近年来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会无期》、《匆匆那年》为代表的青春题材影片,在反映80、90后喜怒哀乐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评论认为,相比于20世纪青春故事往往与民族和国家的革命、历史等宏大叙事联系起来,当下的青春片的关注点主要是爱情、友情、升学、工作,面对的最通常问题是个人的小悲欢和小离合,比如《匆匆那年》中陈寻为方茴所做的最大牺牲是高考时主动放弃了13分的大题,以求两人能上同一所大学。
  
评论指出,当下的国产青春片几乎都诉诸单一的“怀旧”,整体特征是缺少时代的激励和激荡,更像是一种对现实有意无意的逃避,比如《致青春》对90年代大学校园的追忆,《匆匆那年》对2000年前后中学校园的唯美展现,都是力图唤醒观众对逝去青春年华的怀念,但刚刚成年或者进入中年的青春回想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他们还没有真正变老,已经在唱着‘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评论认为,当下的青春片,无论从题材还是视野上,都非常有限,气象明显卑弱,反问“稚嫩、无辜的面孔下为什么会隐藏着这颗苍老的心灵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31 1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