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85|回复: 0

男子琐事赌气空腹喝半斤酒 吐暗红色液体险丢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0 14:32 |阅读模式
网上约了拼酒,什么五斤哥,六斤哥,酒量一个比一个大,也有人在网上呼吁“以生命做赌注的拼酒该退场了”,其实不光是拼酒,喝闷酒也很伤胃的!这 不,家住新北前桥的姜先生,今年51岁,5日的晚上已经戒酒3个月的他,因琐事心情不好,空腹喝了半斤白酒,随即倒在床上休息,半夜的时候突感胃痛、恶 心、呕吐咖啡色液体,前前后后大概吐了十几次,最后吐出来的居然有暗红色的液体,把家人吓坏了,连忙送四院新北院区抢救,所幸,送医及时,这才保住了性命。
7e4e8c7f-c5e3-44b7-8464-b50a6d7dee4c.jpg
  5日23点左右,姜先生被家人送到四院抢救时,全身酒气袭人,即便是躺在抢救床上,仍有恶心欲吐的症状,当时测血压是114/72mmHg,心 率偏快,达103次/分,医生立即给予静脉输液、止血、抗酸护胃等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送病区做进一步的治疗。7日上午,姜先生接受了胃镜检查发现胃部发 生了“糜烂性胃溃疡”,需要坚持规范的服用药物治疗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据了解,姜先生经常喝酒,酒量也不差,3个月前他听从家人的建议,开始戒酒,当天 晚上实在是心情不好,就借酒浇愁,谁知把胃给伤到了。

  无酒不成席,在我国饮酒历史源远流长,逢年过节、喜事临门、亲朋聚会甚至心情烦闷时,酒成了感情的润滑剂、检验友情的杠杆、调节情绪的毒药,然 而喝酒误事屡见不鲜,而喝酒伤身的案例也不少见,四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永琪介绍说,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每天不停的消化食物,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对胃黏膜 造成机械性损伤,如果平时不注意,尤其是喝醉酒等对胃黏膜伤害更大,使胃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的糜烂,继而发生溃疡出血,严重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张主任提醒市民,酒适可而止,胃要好好养。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拼酒

  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日常饮酒的习惯的。而恰是因为不能喝,所以在东方文明里,能喝成为了一种性格豪迈的表现,这样的文化传承下来,酒量和性格就挂了钩:敢喝,敢往死里喝被认为是性格豪爽可交、够朋友讲义气的表现。

  临近年末,全国各地好酒之人在网上接力开展了一场拼酒大赛。这些酒桌上的海量之人喝酒像喝水一样,沸腾了朋友圈。

  看过拼酒视频,多数网友均做不屑一顾状,基本都是扼腕叹息、苦苦规劝。这实则说明,公众关于拼酒、斗酒之劣习,抱持着相当程度的反感和警觉。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野蛮斗酒”没有市场票房,又为何会有人乐此不疲,拍下视频并大肆传播呢?这与中国传统的酒文化有关。

  中国酒文化是社交文化

  讲的就是一个“拼”字

  美国作家何伟在《江城》一文中这样描述中国人的喝酒方式:“四川人喝酒可不是为了放松休息。它经常是竞赛性质的,通常会用到白酒,一种强烈的,口感恶心 的谷物酿的酒。男人们相互敬酒,一口干掉,而这种饮宴很有发展为恃强凌弱的倾向,参与者们相互刺激,直到某个人喝出病来。”

  从日常生活 观察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日常饮酒的习惯的,中国人的酒主要是在各种社交场合里用拼杀方式干掉的。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报告显示,中国15岁 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费酒精约6.7升,跟俄罗斯15.1升、捷克13升、法国12.2升这些恐怖数字相比差远了。即使跟韩国也没法比,韩国人均消费酒精 12.3升。

  既然没有其他国家爱喝酒,为什么中国的酒文化仍如此盛行?酒文化在我国,与其说是一种饮食文化,倒不如说是一种社交文化。 恰恰是因为不能喝,所以在东方文明里,能喝成为了一种性格豪迈的表现,连干十八碗的武松和喝酒如喝水的萧峰,那都是大英雄。这样的文化传承下来,酒量和性 格就挂了钩:敢喝,敢往死里喝被认为是性格豪爽可交、够朋友讲义气的表现。

  这种酒品看人品的解读方式,在中国这个讲关系、靠人情的社会 里,就进一步加剧了拼酒文化的蓬勃。相比之下,欧美人虽然能喝,但在讲求规则和契约的文化里,他们不需要靠喝酒来表决心、拉关系,所以他们没有发展出拼酒 文化。虽然他们也是酒鬼满大街,但基本上是自愿的,而我们这边,却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喝之。

  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人更能喝?

  中国的拼酒文化,除了传统以外,还和现实环境有很大关系。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探讨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更能喝,结论是北方人比南方 人能喝。我们笨想也知道,这个结论肯定和生理没关系,它和环境有关。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敢喝。那么是什么样的环境造成了这种特点呢?文 章给出的理由是,酒桌文化的强弱跟体制化程度正相关,越是体制化高的地方,拼酒文化就越旺盛。道理很简单,体制化程度高,等级就森严,上级对下级的影响就 大,上有所好,自然下必甚焉。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相比于南方,北方大型工厂更多,农业集体化的程度更高,酒桌文化自然也就更兴盛。而 改革开放之后,南方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人们对体制的依附性就更低了,所以和北方的酒文化差异就更大了。这就造成了如今北方人比南方人能喝的现象。如果从 职业来划分能喝群体,官员肯定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们的体制化程度比其他行业都高,当然,最强的一定是体制化程度最高的军队了。

  传统 文化和现实环境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拼酒文化。当然,它的坏处显而易见,对身体不好就不必说了,各种酒后闹事酒后驾驶自然也极其危险,而各种酒 桌上的人情往来也是腐败巨大的温床。但要说把拼酒文化说割舍就割舍了,那也太难。美国人就干过出台禁酒令这种蠢事,最后自食恶果。文化这种东西,最终只能 被新的文化所取代,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年轻一代似乎渐渐地不再接受拼酒这一酒桌文化,而是和西方接轨,更多地去享受喝酒的过程, 这也是如今洋酒走红的主要原因。而体制中的酒文化,自然要规章制度来规范,其实规范的不是酒文化,而是其衍生出来的公款吃喝、腐败等问题。当拼酒文化不再 能充当拉关系讲人情的工具,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了。

  年底拼酒巧喝不伤肝

  专访专家:

  中山三院肝病医院副院长高志良主任医师

  年底的酒席、年会一波接一波,中国人宴席上别的可以少,酒是少不了的,甚至不少年会都变成了拼酒场。“不喝酒没气氛啊!”平常就喜欢小酌几杯的人说。喝酒过猛过量容易导致脂肪肝,因此专家建议,酒可以喝,但要喝得有节制、讲技巧。

   长期超量喝酒长出“肥”肝

  中山三院肝病医院副院长高志良主任医师表示,喝酒过多、超量可引起脂肪肝。“以前脂肪肝发病率很低的,现在海鲜、超量酒、地沟油等吃多了、喝多了,脂 肪肝发病率就高了。”他指出,现在每10个人中有2个人有脂肪肝,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大量喝酒,酒精乙醇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而且乙醇 代谢影响肝脏解毒功能,代谢产物乙醛也会产生毒性作用,因此长期大量喝酒危害很大,易导致肝脏病变,形成单纯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继而肝纤维化、肝硬 化。此外,酒尤其是假酒对胰岛细胞的破坏很大,酒精性脂肪肝的很多病人因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出问题的。

  “脂肪肝主要是三酸甘油酯及脂肪酸在肝脏上的堆积,是肝脏代谢的问题。”高志良称,正常的肝脂肪约占肝重量的5%左右,而脂肪肝的脂肪>5%的 肝重量,超过30%的肝细胞堆积了脂肪。长期嗜酒者60%~90%有脂肪肝,其中40%可能有酒精性肝炎。专家指出,轻度的脂肪肝没什么自觉症状,但肝硬 化是很多脂肪肝的归宿。脂肪肝的进展比较慢,嗜酒20年以上者肝硬化的发病率为5%~15%。

   小窍门1

   一天别喝多餐酒

  “以前教科书写的是每餐喝4两、连续喝4年会得肝硬化,现在发现不一定。”高志良称,“这和喝酒的频率及有没有酗酒关系很大。”他表示,来治疗的肝硬 化的病人多有酒瘾,早、午、晚喝酒,酗酒者很容易有肝硬化。“有酒瘾,早晚喝酒的,连续喝酒的容易肝硬化,因为这些酒精来不及代谢掉就又有补充。”他称, 那些一天只喝一次酒的人,头天的酒第二天代谢掉了,因此不如一天三餐都喝酒的人易得肝硬化。

  “喝酒的人如果爱运动,也不容易得肝硬化。”高志良指出,喝酒的人注意运动也能降低得肝硬化的几率,因为运动能消耗多余的脂肪,经常运动的人即使喝酒,也很少得脂肪肝。

   小窍门2

   运动比吃药有效

  高志良称,吃药对脂肪肝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大,吃药虽可清除脂肪肝里一部分脂肪,但生活习惯没改,代谢掉的又会吃回来。“所以我跟病人说多去爬山、游 泳,吃药治标不治本。”高志良称,在脂肪肝的治疗方面,要综合治疗,一方面祛除病因如不酗酒或限量饮酒,另一方面还要改善生活方式如多运动,最后才是合理 用药。

  说到限酒,营养学会认为饮白酒≥100ml/d(2两/天)就是超量饮酒了,应该讲究适量饮酒,这从酒精摄入量来考虑,即摄入的酒精量(克数)= 饮酒量(毫升数)×含酒精的浓度(%)×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3-28 19: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