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5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的社交圈需要家长帮忙打造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9: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的社交很重要,从增加接触面、开阔眼界来看,家长的刻意营造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但这个不是主要的,关键还是孩子能学会。
孩子的社交圈需要家长帮忙打造吗? - 万达广场社区 - 20150419094615a00fd.jpg
霏霏是一名4岁的小女孩,从3岁读幼儿园开始,霏霏妈就很关注霏霏在幼儿园的表现,但一直都不如意,因为霏霏在幼儿园里没几个朋友,老是怯生生的,霏霏妈很着急。能否人为地为霏霏打造一个社交圈?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少陪孩子也是迫不得已。”一句话吐露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心声,中国的家长们忙工作而疏于对孩子的陪伴早已屡见不鲜。据某早教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父母陪同孩子的时间包括睡眠时间在内平均仅有11.58小时,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家长们由于工作关系将孩子托付给祖辈们看管已十分普遍,而由于两代人成长的环境与时代的显著差异造成了教育理念上的分歧,“隔代教育”成了众多家长们头痛的话题。家长们苦于没时间陪伴孩子,而大多数祖辈们教育理念的滞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对此,有家长认为,建立孩子与孩子的社交圈子显得十分重要。

现象聚焦

80后父母热衷定“娃娃亲”

今年2岁的浩浩跟3岁的兮兮在半年前就定下了“娃娃亲”,他们住在同一个小区,由于父母老是在小区论坛上发表一些言论,比较志同道合,因此就熟络起来了。之后两家就相约着带孩子出来逛逛,一起搞亲子活动,还借机结下了“娃娃亲”。“其实只是闹着玩,我们并不是太当真,现在一个孩子太孤单了,就想着找个名义经常聚聚而已。”浩浩妈称,现在的孩子能从小多认识几个朋友,对他将来也有好处,大人们也可以扩大一下社交面,一举两得。

南都记者发现,定“娃娃亲”的双方往往是关系很好的同事、朋友、同学,为了增进两家的感情,就让孩子定“娃娃亲”。不过,大部分“娃娃亲”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80后的年轻父母比较热衷定“娃娃亲”。“我们是80后‘独一代’,从小身边就缺少玩伴,我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这么孤独,现在的社会人际关系很重要,为孩子多找玩伴,就是奠定孩子们的社交圈,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做铺垫。”

家长安排班级活动尽心尽力

严女士的儿子郎朗今年4岁,在广州某省一级幼儿园读小班。班上30个小朋友,在开学半年多以来,已分出好几个小团体了。严女士告诉记者,班上有少数几位非常积极的家长,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总会想方设法搞些集体活动,让班里的孩子报名参加。有时会到郊外一日游,有时会在游乐场或者动物园玩,总之,每次都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长会响应“号召”。

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之间都挺客气的,因为小孩还不是很熟,所以家长就特别有“撮合”好朋友的欲望,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大方地跟别的小朋友玩耍,甚至可以成为“孩子王”。但之后的几次交往,严女士就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因为我们成年人都有自己既定的思维模式,几十年来也形成了自己的处事风格,偶尔一两次相处还能隐藏自己的‘本性’,但经常这样一整天的相处,有部分家长已经出现了小矛盾了。”严女士称,家长们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时刻意安排的聚会活动未必能达到效果。

每次出门带上玩具零食强制孩子与人交往

“我们每次带孩子出门,都会带上一些小零食和玩具,以备不时之需。”张小姐的女儿汀汀4岁了,性格比较文静,如果带她出门,她不敢往人多的地方跑,看到有别的小朋友在一旁玩耍,她都会静静地退出,在远远看着。“我心里很着急,觉得孩子其实很喜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但就是不懂得怎么交往,不知道说什么好。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大人,我们该为孩子搭建一个交往的平台。”张小姐说,她会跟孩子拿着玩具一起走到小朋友中,一板一眼地教汀汀如何跟朋友分享玩具。有了专门的指导,汀汀的性格开朗一点了,有时自己也会走到陌生小朋友中去玩了。“但是,汀汀始终还是属于比较退缩的孩子,有时我拉着她去‘交往’,她又特别显得不情不愿的,我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刻意为之,到底对孩子有没有好处。”

专家观点

孩子交友

家长可引导但不要刻意参与

“家长们不要太多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家长们除了适当引导外,最好不要刻意参与孩子的交友过程。”国家亲子咨询师许嘉利表示,孩子的社交很重要,但没有必要刻意去营造一个社交环境,当然从增加接触面、开阔眼界来看,家长的刻意营造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但这个不是主要的,关键还是孩子能学会在生活中领悟并运用社交能力。

所以,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的不是如何具体地交往,而是培养孩子遵从社交规则。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很多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交往规则。比如他在参与团体游戏时,不懂得“轮流”规则,只想自己先玩够了;小朋友们一起商量做哪项活动时,他也不知道“协商”、“少数服从多数”,一味地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做。为此,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妨制订明确的交往规则,要求孩子遵从。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餐桌上,不必每一次都把孩子爱吃的东西全留给他,而是适当地分给其他家人,然后告诉他:“好东西人人都喜欢,所以大家要公平地、轮流地享用,不能够一个人独占。”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可以学习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际技能。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没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为孩子拿主意,做决定,其实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看法,让他从小就感觉到被尊重,这样,他自然而然会学着尊重他人,而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条件。

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由家庭小圈子走向班级大集体,父母应该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不同关注点。比如,0到3岁的孩子,可带他多晒晒太阳,通过与自然的接触,看看大自然的景色,让他全身心地融入集体的环境中,多接触外界不同的事物,为以后进一步交往奠定一个感官的认识。3至4岁的孩子,处于上幼儿园的第一阶段,幼儿园就是他们社交的最大环境,跟老师和同伴相处的过程就是培养社交能力的过程,家长可定期收集幼儿园的“情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与老师商讨改善的方案。到了5岁至6岁,孩子还可能跟同伴闹矛盾,只要不是原则上的事情,家长不必焦虑,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实在需要家长帮助时,才“出手”引导。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1-7 04: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