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檀:温州金融风险中的信用溃败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8 1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州经济基本触底,坏帐主要由金融机构承担。温州银行业硬着陆的过程,显示中国一旦出现局部金融危机,情况将会如何演变。

6月16日,《香港商报》发布关于温州金融的深度报道,经一轮市场下挫后,有意规避风险却深陷泥潭的银行业陷入深度风险。2011年,温州流动性迅速消失,已错过救助最佳时机,去杠杆变成现实,到目前为止超过万家企业大面积洗牌,银行业基本确认的损失总额高达1600亿。

地方政府是地方企业的守护者,希望银行不要抽贷,继续对经济输血,这个定位不能说错误。问题在于,地方政府没有甄别出诚信企业与非诚信企业,没有建立地方信用档案,一味要求金融机构输血,为市场埋下难以消失的隐患。

温州金融风暴初起之时,地方政府没有选择以地方担保进行再贷款,而是由地方政府介入防止抽贷,以避免企业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地方政府的选择是理性的,他们不愿意冒着经济失速下滑的风险,为民间企业背债,承担兜底之责。

金融机构成为风险主要承担者,这并非金融机构所愿。政府与银行受到道德谴责。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2008年市场融资环境宽松,银行追着企业贷款,导致企业大范围扩展业务;到了2009年后,突然收紧银根,很多企业的投资步伐刹不住车,政府有责任在当前扶持中小企业。

银行试图降低风险,银行分支机构想尽方法收回贷款,甚至向企业表示一旦有了过桥资金就发放第二笔贷款。笔者还记得当时制造企业的愤怒,企业主向民间借高利贷支付过桥资金,却发现银行再也不发贷款,企业立马陷入断粮窘境。企业与金融机构欺骗与反欺骗、游击与反游击风行一时。

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主要还是由金融机构扛起了大鼎。2011和2012年危机最严重的阶段,银行业继续输血使温州地区贷款增量保持在1500亿规模,温州市政府组建15亿的应急转贷基金,浙江省政府没有分担损失,贡献流动性最多的银行业成为企业呆账的唯一承担者。另外,温州有1800多家各式色各样的小型放贷机构,和高负债运行但躲过危机的企业一道,成为金融系统血管壁上最微小但是最薄弱的节点,随时可能溃破并演绎新一轮危情。

银行成为最终的买单者,原因是倒逼机制,如果银行不继续输血,情况将不可收拾。质押贷款中的质押品将一文不值,互保将使温州基于亲友担保关系的贷款链火烧连营。根据据国家统计局科研所数据质量研究室主任余根钱的《温州房价下跌的启示》一文,2014年5月份温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2010年下跌21.7%,是70个城市中唯一跌破2010年价格的城市,比2011年最高水平下跌22.5%。据中国百城住宅价格指数统计,温州市住宅价格的最高水平出现在2011年6月,每平米为16239元,到今年5月份下跌至14201元,下跌幅度为12.6%。温州市区的房价下跌幅度更大,跌幅超过30%。到今年5月,温州房价暂时终止了下滑趋势,在国内城市中依然排名靠前。

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民间信用一败涂地。温州银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金融风波最严重的年份,温州居民个人存款数量不降反升。有监管部门官员和司法系统庭长直指,温州企业逃废债从刚开始的个别偶然、迫不得已,到后来普遍自觉自愿,甚至出现频繁聚首、小范围公开探讨如何逃废债。比如将企业应收账款转到其它可信赖的个人名下,或者对外宣告严重资不抵债,让亲友用低价购买成为新企业主,资产转移到海外后再合法回流等。

银行业的溃烂背后是当地信用环境的崩塌,是众多企业主为保护私有财富对诚信的出卖。信泰集团胡福林有效资产4个亿,债权人申报总额42亿,其个人16套房产记在胡恩圣名下。

温州工业指标持续走好,房价触底反弹,但金融风险远未过去。在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信用机制是重中之重,温州设立政府主导的小微企业信保基金,同时将民间投融资纳入统一的民间借贷平台,使中介信息公开透明。
        
无论是地方政府买单,还是银行买单,只要没有高效的信用甄别系统,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9-28 04: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