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下一波大潮:到硅谷投资 到中国创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4 20: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热浪的背后原因也很简单:实体衰弱的中国经济吸纳不住大量的资本,融入国内股市之外,中国人的热钱开始外溢。
下一波大潮:到硅谷投资 到中国创业 - 万达广场社区 - 201508140953392babd_550.jpg
一到硅谷就听到朋友抱怨,这里已经被国内访问团踏平了。土豪企业家、商学院团、投资人、政府与孵化器等各类组织,一个月有4~5拨,无外乎参观访问Google等互联网公司,观摩各类孵化器。这和3年前我第一次带创业团队来这里的形势已经完全不同:现在两边信息高度对称,两边的距离只有10个小时航程。

首先回来的是2005年在中国投资热潮中回国的VC团,10年后,孩子读书、空气质量等问题,让他们不得不回来。成功的退休创业者,BAT高管,著名的VC、PE,也为了孩子和健康把这里作为首选的居住地。在这里离事业只有10个小时的距离,也有更多机会接触世界最优秀的技术与团队。更有土豪、PE、天使觉得这里的项目比北京还便宜,出手豪爽,一掷千金。国内的政府和孵化器,在“互联网+”大潮中,想到硅谷淘到好项目,拉回国内,同时在硅谷买楼至少也是笔划算的投资。当然,来硅谷设立研发中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自不必讲,他们更多的应该是来这里挖人的。

于是,到硅谷投资、到中国创业成为下一波大潮。热浪的背后原因也很简单:实体衰弱的中国经济吸纳不住大量的资本,融入国内股市之外,中国人的热钱开始外溢。除了消费,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与基金开始寻求海外的投资机会。导致的结果,一是硅谷的华人天使和天使基金极速增加,募集投资硅谷的专项基金;二是硅谷企业开始去中国寻找投资,开始考虑怎么在中国设立公司;三是一些前两年设立的硅谷美元基金,原本意图投资硅谷企业,现在开始考虑要设立人民币基金,协助被投企业回国运营。

在这样的热潮中,硅谷大型互联网公司当然也按捺不住,只是如何进入中国,他们都在探索。Uber中国开始独立融资——听说有百度和中国平安的钱——攻打中国市场,但在与手握20亿美元的滴滴快的竞争中,缺乏核心本土CEO的团队想打赢这样一场战役并不容易。靠钱砸不出狼性的团队,在本地服务属性极强的领域尤其如此。在中国,人们需要一个扮演灵魂人物的领导者。LinkedIn在中国其实也采取了类似Uber的方法,从资本的源头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一个相对本土化、有经验的CEO。在股权结构上,除红杉投资入股,中国团队也占有股份,希望能打造出职业社交的一个帝国。LinkedIn的问题在于中国没有职业社交的文化,微信的背后是公私不分的小圈子文化。从这个层面来说,赤兔与脉脉的竞争对手,也许是微信。当然,也许未来90后的职业社交与我们这代不同。

不管怎样,世界越来越平。当NASA公布开普勒452b的存在时,硅谷和北京都在实时直播。在太空下,我们都是地球人。作为用户和消费者,我们只需要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资本的融合也让我们更分不清血统,或者也不需要分清。

在University Avnue上被朋友认出,在Blue Bottle又撞到另外的朋友,令我有时空错乱的感觉。有趣的是,在北京没空约的创业者,告诉我他加入了Uber,刚到硅谷总部;在硅谷的朋友告诉我下个月到北京,帮硅谷的公司到中国融资。这真是个小小的世界。

本文来源:《创业邦》杂志 作者:南立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1-4 04: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