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5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玩市场低价淘到阳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7: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天一早,朋友打来电话,说前一天他在收藏市场上见到了一枚汉印,从形制、文字、锈色上看,绝对保真,就是叫价太高了,但内心又实在不舍,便相约再去砍砍价。一起到了收藏市场,那枚汉印还未出售,果然方平正直,布局谨严,是枚凿印,上有印主姓名“周乐”二字。
古玩市场低价淘到阳燧 - 万达广场社区 - 12469929336518902695.jpg
可以看出,若是枚官印,即便再加价,朋友也会毫不犹豫收归箧中的。摊主依然坚持前一日的报价,朋友唏嘘再三,便欲离去。我忽见摊右侧一盘中,有铜铁质的各色箭镞,大者当为弩弓所用,价格也还适中,便挑了十多枚铁镞。翻检时,见朋友手持一铜铸件看得专注,便问了一句,朋友回答:“昨天就见到了,绝对老件,像是个壶盖类物件,别的还没什么,就这铜锈诱人。”我顺手接过,略一端详,欣喜地告诉他,这是不多见的阳燧。看来摊主也不懂,很便宜就淘到了手。还真是千金难买心头好,物归有缘人。

以前在北京潘家园见过几枚阳燧,真假掺杂,要价都很高。有心搞收藏,还就得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的心态,这回真是痴心偶得之。

幼年就听过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燧”为取火的工具,有木燧和阳燧之分。木燧即钻木取火的工具,当出现在智人期。而阳燧出现就较晚了,它的原理是利用日光取火,是一种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把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

阳燧是青铜镜铸造中的衍生物,它与同时代的青铜镜造型、铜质、纹饰、打磨光洁度等特点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青铜镜的背是平面的和凸球面状的,而阳燧的燧背是凹球面状的。天津博物馆里藏有一枚东汉铭文阳燧,鼻钮,表面铸阳文铭文两周,内周“宜子先(孙),君子宜之,长乐未央”,外周“五月五丙午,火燧可取天火保死祥兮”。这些吉祥语和东汉铜镜上的铭文如出一辙,很能说明镜燧同源。我得到的这枚,从形制和材质上判断,当在清代,但全素,无纹饰,尽显古朴。

古人出门,腰间常佩有体积很小的阳燧以备用。据《周礼》记载,周天子专门设立了“司烜氏”作为执掌阳燧的官员,负责“取明火于日”。在行军或打猎时,燧更是必备之物,“左佩金燧,右佩木燧”,以便在晴天时用金燧向日取火,阴天时用木燧钻木取火。后来甚至一度形成了这样的规制,一直沿袭至汉代以前。阳燧因取火于日,近于天也,所取属天火,故多为占卜与祭祀时使用;而木燧取火于五木(柳、桑、槐、檀等),近于人也,只是烹饪用之。汉代以后,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质的阳燧,阳燧的使用范围更广了。唐宋元明时期,则流行装执柄的阳燧。宋代更是出现了两面式的阳燧镜,凸面可照容,凹面则能取火。随着火柴等的广泛使用,阳燧自然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阳燧是中国古代利用太阳能取火的伟大发明,展现了中国古人的生存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今有幸得之,能不宝之?

李显坤

来源:三晋都市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16 05:3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