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衣,梵语叫郁多罗僧,意译为上衣。它由7条布缝成,每条两长一短,共计21隔。此衣穿在五条衣的上面。大衣,梵语叫僧伽胝,意为复衣,聚众时作为礼服。“三衣”的剪裁缝合都作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水田形状,四川俗称“水田衣”。
四川佛教僧人的僧衣,其常服多用黄、褐、黑、灰四色。僧人所穿的三件僧衣,总称“袈裟”。所谓“三件衣”,分别为:
五条衣,梵语叫安陀会,意为下衣、内衣。它由5条布缝成,每条一长一短,共计10隔,它衬体裁制,穿在最里边。
七条衣,梵语叫郁多罗僧,意译为上衣。它由7条布缝成,每条两长一短,共计21隔。此衣穿在五条衣的上面。
大衣,梵语叫僧伽胝,意为复衣,聚众时作为礼服。“三衣”的剪裁缝合都作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水田形状,四川俗称“水田衣”。
僧人均为光头,一般不戴冠。冬季老僧多戴披风帽,大法师可戴法冠,有天冠、宝冠、毗卢冠等,四川僧人所穿鞋,山区为草鞋,又叫芒鞋。一般为罗汉鞋,鞋面为三片布条缝牢,鞋帮缀留一些方孔。正规僧鞋多为黄褐色布料做成,鞋面中间有硬梁,无孔。袜子为长筒布袜,裤管扎在袜内。佛教习俗,新戒在受菩萨戒之前必须燃灯,即在新僧人的头顶上打9个灯圈,表示“九品莲台”;也有打12个的,表示“九品莲台”;也有打12上的,表示“十二圆觉”。此种“燃灯”仪制的普遍实行,是在元代。由于它是一种与佛教正统教义毫不相干又无助于修行的作法,中国佛教协会1993年已宣布废除“燃灯”。僧人常用的法物有念珠(用作念佛菩萨名号或持咒时用以记数,通常为108颗,以表示断除108种烦恼)、钵(即梵语“钵多罗”的略称,为僧人盛饭专用)、锡杖(又名声杖,因杖头装有金属环,乞食时摇锡作声,施主一听便知是僧人到了,因此名僧挂单某庙,即称“住锡”。新戒在传戒时轮流抚持锡杖,视作圣物)、拂子(僧人拂蚊虫的用具)以及禅杖、如意等。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中国民族宗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