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民俗] 于天罡:端午节的文化意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0: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天中节、五月节、龙舟节、重午节、浴兰节、地腊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和世界华人圈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大家都了解的很多,而这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仍值得我们深入发掘:
于天罡:端午节的文化意蕴 - 万达广场社区 - W020160609368553826445.png
一曰忠君孝亲
  
一曰爱国孝亲。比较流行的说法,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忠贞爱国、慷慨投江,以死明志。次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介子推,他们也都是那个时代的爱国忠良。端午节的另一个有关个传说,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哭号十余天,后于此日投江,五日后抱父而出,就此传为神话,善良的人们就把这个节日留给了孝女曹娥。
  
二曰驱邪避毒
  
二曰驱邪避毒。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应驱邪避毒。插艾草,挂菖蒲、戴香包,沐兰汤,喝雄黄酒或朱砂酒等都源于此。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传统中医还用它来治皮肤疾病。明冯应京《月令广义》说:“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所以对于不能喝酒的小孩子,大人们便常常在其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或朱砂酒,还有的用这类酒在小孩子额头画一“王”字,取虎虎生威之意象。在艺术作品如《白蛇传》中,雄黄酒还可以使妖孽现形,端午节喝雄黄酒还蕴含着对比忠良辨别奸佞的意思。
  
三曰祈福化煞
  
三曰祈福化煞。对中华民族文化习俗有着深远影响的道教有“五腊日”之说,即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七月七日道德腊,十月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八日王侯腊,腊日是道教祭祀祖先、集会建斋的重要时日。《道书》曰:“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自晋代以来以挂钟馗、跳钟馗、闹钟馗等活动来祈求赐福化煞、镇宅安家也逐渐成了端午节的重要内容。宋代还出现了端午贴天师符的风俗,到明清时还贴有“五雷符”、“五毒符”、“五瑞符”等。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曰:“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而给儿童也包括成人栓五彩线、佩长命缕的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四曰节欲安阳
  
四曰节欲安阳。在传统文化里,五为阳数,表尊位。五与午通,而午时又为阳辰,此日此时阳气十足,故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中说,端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在天中,呈天地交泰之象。《说文》曰:“五…..阴阳在天地交午也。”民间和宗教又有“五毒月天地交泰九毒日”的说法,而五月初五居九毒日之首,此日及其他所谓毒日最忌行淫,以安心神,保精血,免失元气与真阳,古人甚至有“不举五月子”之说,今日虽不可全作科学来看,但仍可作生活、养生之参考。
  
五曰乘龙发祥
  
五曰乘龙发祥。 据闻一多先生等专家学者考据,端午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祭拜活动的日子。民间传说是日划龙船是为了打捞屈原,也有史书记载赛龙舟源于勾践在此日操练水军,但不论怎么说,划龙船、赛龙舟都成了端午节流传最久远最普遍的习俗。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吉祥的象征,划龙船、赛龙舟,千帆竞发,万舸争流,都有乘龙发祥、自强不息的寓意。明代诗人边贡描写端午节赛龙舟场景的七言律诗《午日观竞渡 》最有味道,诗云: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至于我为什么在这里不谈吃粽子,那是因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太发达了,温饱也早已不再是问题,根本用不着我多言。君子谋道不谋食,还是来点儿精神食粮吧!

来源:子曰师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2 12:4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