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傅抱石《云中君与大司命》:将男神画成曼妙女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15: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术史上,不少名家以《楚辞·九歌》为依据进行创作。最早可追溯至宋人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张渥、钱选均曾画过;到明末清初,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该题材蔚然成风,为史家看重的属萧云从的版画《九歌图》。
解读傅抱石《云中君与大司命》:将男神画成曼妙女子 - 万达广场社区 - MAIN201606140842000021014097234.jpg
傅抱石 云中君和大司命 114×315cm 镜心 设色纸本 1954年

从历代各家关乎《九歌》的传世作品来看,尽管不同画者风格不太相同,且艺术水准也有高低之异,但在人物性别的设定上,几乎没有太大出入,尤其是对云中君和大司命的描绘,呈现的均是男性形象,特别是在张渥的传世作品《临李公麟九歌》(现藏于吉林博物院)中,大司命甚至是上了年纪的“老头”。

反观傅抱石所画的《云中君》,同样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想象的作品:大司命乘龙持剑,英姿勃发;云中君御辇凝神,镇定自若。傅抱石不仅将以往《九歌》题材中的“云神”云中君画成了飘逸的曼妙女子,还将持杖须眉的“寿神”大司命“减龄”为俊朗的青年男性,并让他俩同框。

傅抱石一年3幅《九歌》题材

《云中君》创作于1954年。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这一件作品,同年,傅抱石就“云中君和大司命”题材创作的作品还有2幅,其中一幅为藏于中国美术馆的十开《九歌图册》,另一幅为同年创作的《云中君和大司命》轴,后者曾于2013年现身保利春拍,当时底价为2亿人民币。两者中的人物形象几乎一致,均是将《九歌图册》中的单页上的云中君和大司命合到一张作品中,只是挪动了一下空间关系,变为两幅。“在古代绘画中,从未出现过云中君和大司命放在一个场景中的情形,‘谈恋爱’就更不可思议了”。一位书画研究者表示。

郭沫若浪漫解读《九歌》

在《云中君》诞生前一年的6月,郭沫若写就的《屈原赋(今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在《九歌·解题》里写道,“ 第二种是歌者或祭者向女神求爱,如《云中君》《少司命》(这两位都是女神);第三种是男神向女神求爱,如《大司命》(大司命追求云中君)、《河伯》(河伯追求洛神)。”这种解读,让原本为祭祀神灵时所唱的《九歌》,变为世俗中描述男女之爱的“神曲”。

不论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还是画中具体描绘的内容,傅抱石无疑是以《今译》为蓝本,创作了《九歌图册》及两幅同名的《云中君》。

1933年,傅抱石留学日本,决心完成一部完整的中国美术史。为此,他经常去拜访流亡日本市川的郭沫若,向他请教有关古文字方面的问题,受到郭沫若的鼓励。通过出版的私信得知,在往后的30年时间中,两人交往频繁,傅抱石遇到问题时郭沫若帮他解决,心情郁闷时也经常向郭沫若去信件倾诉。

从1942年创作首幅《屈原图》开始,就能看出傅抱石善于处理艺术创作与所处时代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画面临巨大的考验,美术界提出了“改造中国画”的口号,倡导画家们以“写生”的方式描写实景。而像傅抱石这样创作传统题材的画家,一开始内心是纠结的。

新时期再画旧社会那样悲情的形象明显不合时宜。而描写爱情的《九歌》似乎更加可行,也符合“改造中国画”的精神,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与突破。

不论是《九歌图册》还是《云中君》,都不单单是一件技法高超的画作,更应将其放到历史语境中,它们着反映一段精神史。

(本文来源于京华时报记者 易小燕)

来源:美术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4-19 21: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