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4个表现都在提醒你 你的宝宝过度喂养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12: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准爸爸妈妈都担心宝宝吃不饱,时不时给宝宝喂东西,这样很容易导致过度喂养。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去判断我家宝宝是不是过度喂养了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过度喂养吗?大家一定要学会,避免喂出病来。
这4个表现都在提醒你 你的宝宝过度喂养了! - 万达广场社区 - iE3MOO4wPBp08yp7ES3Ha1cRD6mVwUgiHv3bHZk9WGlr61479429000248.jpg
这4个信号提醒你,宝宝过度喂养了
  
过度喂养是指宝宝因为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过度喂养的宝宝会发出这4个信号:
  
1、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2、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
  
3、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4、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这4个表现都在提醒你 你的宝宝过度喂养了! - 万达广场社区 - RDV7i7Rs2cWqoAdwvMYF3yWAK1S0Gdtyibd9GpiyUYnPm1479429018488.jpg
过度喂养对宝宝有什么危害?
  
1、过度喂养容易导致宝宝脑疲劳。因为吃的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相对脑供血量减少,对大脑危害越大。
  
2、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造成消化不良或积食。
  
3、影响大脑发育,造成智力偏低。
  
4、成年后的各种慢性病的高危隐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
  
怎么预防宝宝过度喂养呢?
  
1、提高母乳喂养率
  
过度喂养的主要原因是过早添加断奶食品和高盐、高蛋白摄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英国婴儿超重和肥胖者众多。通过营养教育,母乳喂养率提高,宝宝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有所推迟,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明显下降。
  
2、调整饮食习惯
  
所有的孕妈妈和新妈妈们都要努力学习和了解正确喂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调制配方奶的方法,避免过早为宝宝添加固体食物。婴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尽量不要让奶瓶喂养时期过长,准爸爸妈妈要避免用食物去安慰、鼓励宝宝等。
  
(1)0~6个月的宝宝: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宝宝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8次以上。如果宝宝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
  
(2)6~12个月的宝宝:每天保证600mL~800mL的奶量,继续母乳喂养,逐渐给宝宝补充一些非乳类食品,首先添加谷类食物,比如婴儿营养米粉。
  
(3)6月龄时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例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
  
(4)7~9月龄时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例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末。
  
(5)10~12月龄时,很多宝宝可逐渐转为以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每天应安排有水果。制作辅食时尽量少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6)12~36个月的幼儿期:这时候是快速生长发育时期,需要特别关照安排宝宝的膳食。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可继续母乳喂养直至2岁。或者每天给予不少于相当于350mL液体奶的配方奶粉。不过不能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
这4个表现都在提醒你 你的宝宝过度喂养了! - 万达广场社区 - vFce1JF0zkx4dKVXDQ=2L8JFFR6F7mpONa7qkHNnY95Sq1479429036400.jpg
给予宝宝强化了铁、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营养素的食品。不能采用幼儿配方奶粉者,可将液态奶稀释,或与淀粉、蔗糖类食物调制。适时增加细、软、烂的膳食,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加,慢慢向食物多样性过渡。
  
家长们还要学会读懂宝宝哭泣的原因,宝宝哭泣不一定是饿了哦~不要宝宝一哭,妈妈就喂。还有可能是生理或心理的需要。

来源:网易亲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30 05: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