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7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教寺院建设的现状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22: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我国的佛教文化、佛教寺院建设以及佛教僧才培养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道场建设、组织制度建设、道风建设、佛学院建设、社会弘法和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佛教寺院建设的现状与反思 - 万达广场社区 - 466be315f0e443e493de4e08caf656e820170411212243.jpg
现代寺院设施的恢复与管理的完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佛教寺院的硬件设施基本上已完成重建与恢复。如我国四大名山各寺院,杭州的灵隐寺、径山寺、净慈寺等,都已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不仅满足了人们修行、礼佛等信仰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佛教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需求。目前需要跟进的,是寺院软件设施的建设,如寺院的管理制度与模式、僧团的教育与培养模式、佛教文化建设等。

如今,我国佛教已从传统走向现代,立足人间,关注人生的烦恼,通过运用适应时代的方式,提升大众的精神层面。佛教寺院在管理方面,也从单一的封闭性内部管理,走向综合性社会化管理。以传统佛制戒律与丛林清规作为寺院的基本准则,重新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丛林清规。建立寺院详细的规章制度,如图书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建立寺院的慈善基金会、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加强佛教寺院的僧才培养

僧团是弘扬佛法的核心,僧伽的整体素质关乎整个佛教的兴盛。追溯到佛陀时代,释迦牟尼佛就已经有了僧伽的培养与教育。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伽教育模式几经变化,由最早的培养佛学研究人才和翻译人才(如鸠摩罗什和玄奘大师),到宋代的丛林教育模式(如马祖建丛林、百丈怀海制清规),再到近现代中国步入现代社会,产生佛学院的形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已培养了大量的年轻僧才,但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还有很多寺院缺少人才。尤其在佛教海外传播中,存在人才不足的现象。为了加强佛教僧团的建设,提高僧才的整体素质,全国各地开始兴办佛学院,僧才教育由丛林化走向学院化的道路。杭州作为东南佛国的重地,也不甘落后,创立了杭州佛学院,集僧伽教育、艺术教育、讲经说法、学术研究、短期培训、对外交流等为一体,实现了僧才教育的现代转型。

近几年,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佛教的言论中,很多人认为,一些寺院、僧人已经失去了社会的信任。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内人员职责不到位,没有更好地把握方向。可以说,加强佛教信仰(道风)建设,是确保佛教沿着正轨发展的根本保证。如何更好地加强佛教道风建设,笔者在此提几个观点:

遵守戒律。戒律是道风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可以说,道风是佛法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而道风建设的基础就是戒律。《华严经》记载:“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戒律是正法久住、僧团和合的依托与保障。有良好的道风,佛教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造福民众,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力量。

加强寺院经济的管理。首先要坚持国家关于宗教“自办、自给、自养”的方针,其次既要靠政府对于宗教团体在经济方面的监管力度,也要加强寺内的民主建设,自我监督,真正做到“十方来,十方去”,避免寺院、佛教和聚敛钱财联系到一起。

培养人才是道风建设的关键。佛教人才的大力培养与利用,是道风建设关键之所在。古人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想弘扬佛法,首先要培养人才。赵朴初居士曾经说过:“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可见,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现代化和科技发展的进程,佛教寺院的发展既要分享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也要引领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根据我国佛教寺院的实际情况,应对其管理体制、道风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剖析,努力推进佛教寺院现代化建设和佛教文化建设。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中国民族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30 09: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