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128|回复: 0

你还在单身?国务院都来“关心”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1 22:55 |阅读模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第四点中关于青年婚恋的问题提出,要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
  
曾几何时,被老师和父母严加看管,担心早恋影响学业的大学生们,如今拥有了翻天覆地的待遇:父母鼓励交往,甚至提供恋爱经费,学校设立恋爱课程,积极引导观念。难怪有人惊呼:大学生迎来恋爱环境最宽松时代。
  
各大高校:从不许牵手到爱要大声说出来
  
前不久,高校迎来新学年,天津大学选课手册中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这门课是由天津大学校团委开课,两个学分,一学期32个学时,从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上课。更引人注目的是,这门课的授课者不是学校教师,而是天津大学学生社团“鹊桥会”的人员。
  
恋爱还需要专门上课学习,谁不会谈恋爱?设置这样的课程,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谈恋爱?……天大恋爱课一时间引来热议。从不许男女牵手、恋爱实名登记、设置恋爱课程,再到如今已默许大学本科生可以在校结婚,国家和地方不断出台政策,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而如何让大学生们拥有正确恋爱观,也越发受到高校重视。
  
记者了解到,早在十年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胡邓胡就开设了《情感心理学》这门课程,主要讲亲情、友情和爱情,可谓开了高校恋爱课的先河。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夏翠翠,开设公选课《亲密关系与自我成长》。2010年,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将“恋爱心理与爱的能力培养”一讲修订为“幸福从学会恋爱开始”,从大学生经常遇到的感情问题出发,讲述爱情的三角形理论、同性之恋等内容,教大学生学会爱自己、表达爱、接受爱、拒绝爱、维系爱和放手爱,这一大纲一度引起广泛关注。随后,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焰在其开设的《大学生心理训练与潜能开发》上,请学生直接讲自己期待的爱情以及恋爱过程中的得与失。从照本宣科到主动谈自己,高校恋爱教育,完成了一次跨越。
  
“哪位同学恋爱了,我们也会替他高兴。当然,我们也同样担心因为不懂处理爱情关系而发生最终影响学业的状况。”采访中,不少高校辅导员直言,大学生拥有谈恋爱的权利,几乎成为共识,考验他们的是,如何引导这些刚刚走进伊甸园的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
  
家长:剩男剩女这么多不如抓紧谈恋爱
  
刚开学不久,今年大二的小辉就听到父母这样的建议,“如果同班的某位女同学人品性格都不错,不如试着发展。”用小辉父母的话说,鼓励儿子谈恋爱还有一个原因:儿子的两位表兄在工作之后,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女孩子,表兄的父母看着他的同龄人一个个结婚生子,为此事愁白了头。打电话催了不知道多少次,可是至今还是没见到儿媳妇的影子。“工作之后认识的女孩,要不就是性格太要强,要不就是要求太现实。我们一直觉得大学里的女生比较单纯,正是发展纯真爱情的大好时机。”
  
搜狐网一项调查显示,家长对学生恋爱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52%的家长可以接受大学生恋爱,其中12%选择“接受并欢迎带回家”;40%选择“睁一眼闭一眼”。此外,37.6%的家长赞同大学生将恋爱列入大学生活计划。走访中,不少大学生直言,在学校里面谈恋爱基本都是公开化的,不用对家长隐瞒,有些谈了一两年的同学都已经见过双方家长了。
  
“即便分手,也是一次挫折教育。”一位家长这样表示,现在竞争很激烈,如果等到年纪更小的孩子成长起来,可能自己孩子就会“被剩”了,因此要提前下手。记者发现,一些家长给孩子安排相亲,其目的更多的是让孩子把恋爱当体验、当作婚姻前的“练爱”经历。“我们希望的是,早点开始尝试,相亲成功与否并不是考虑的关键。”一位家长说。
  
关于谈恋爱——学生有话说
  
学生谈恋爱还真的是种能力。
  
理工男上了三年学,没和异性说过几句话。
  
说起95后大学生,你的第一反应估计是:有个性,会聊天,各种人精。不少大学生却表示:到了心仪的异性面前,自己竟然变成了木头人。“我上了三年大学,一共没和异性说过几句话。”就读于一所以工科闻名的高校大三男生李磊这样说,“我曾把自己单身至今的原因,归咎于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后来才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女汉子当久了,她苦恼不知如何示弱。
  
同样面临这种异性交流障碍的,还有今年读大二的胜男。人如其名,胜男从小到大的做派如同一个假小子。这个词演化到了当下,成为被众星捧月的女汉子。“我这人有个毛病,不喜欢麻烦别人。慢慢的,我发现我身边的女孩越来越多,她们说跟我在一起很有安全感。其实我也羡慕她们,情人节有男孩送花送巧克力。”胜男喃喃自语,大一时暗恋过一位学长,可人家一上来就叫她“兄弟”,这令她哭笑不得。
  
“说真的,谈恋爱真的是一种能力。”采访中,谈到爱情,大学生们往往把这句话挂在了嘴边。用他们的话说,能够拥有一段爱情,首先要会表达,会示爱,能够满足对方的需求,而决定两个人能够走得长远,更考验对方的性格与责任心。
  
追求颜值,但更看重精神品质
  
说起对于美的追求,大学生们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谈到颜值偶像时,女生们几乎能和你聊上一天一夜。可让她们评价下最让自己心动的交往对象,几乎所有大学生,最关注的指标反而是:精神品质。“要是聊不来却凑合在一块儿,那才叫难受呢!”今年刚跨入大学校园的孙晨一副大人的口气。她说在生活无忧的城市孩子当中,脾气相投性格搭配,其实是交往的前提。此外,采访中还有大学生直言,看到父母的婚姻存在的种种矛盾,甚至经历了父母离婚这些坎儿,他们反而更关注对方的精神世界。
  
几个月前,复旦大学曾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一项恋爱标准调查,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更看重与恋爱对象的精神交流与情感支持的心理特质,更看重恋爱对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相对而言,较少关注外貌、身材、家庭背景等,拼能力比拼爹更重要。
  
没人催我们反而不想那么着急谈恋爱
  
你知道我们曾被围追堵截过吗?面对学长的发问,95后大学生几乎大眼瞪小眼——在恋爱宽松的年代,所谓的早恋阴影已经不复存在。
  
面对更为人性化的恋爱环境,大学生们也说出了心声:“其实我感觉自己挺幸运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做的决定。父母也好,老师也罢,更多的是鼓励和引导,而不是横加指责。”“正因为没有人反对,反而我对谈恋爱挺谨慎的。大学毕业我想去考研甚至出国看看,如果现在谈恋爱,我担心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临时情侣”活动火爆,高校需正确引导
IMG142d273e602d44274346926.jpeg
校园版“非诚勿扰”、“合约情侣”日趋火爆的背后,是中国高校在大学生恋爱交友方面的管理政策日趋宽松。
  
的确,一定程度上,从线上走向线下的社交活动,能够为男女生提供一个突破交往屏障的平台和机会,让那些羞涩甚至缺乏勇气的学生主动迈出“恋爱第一步”。
  
部分“临时情侣”活动要求随机匹配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在陌生人面前做出各种亲昵的动作,甚至用镜头记录下来。有人质疑:“刚认识就相互喂饭、拍亲密照片、手牵手上自习,又不是真正的男女朋友,是否太过儿戏,显得对爱情太不认真?有‘游戏爱情’的嫌疑。”
  
大学生虽已成人,但对于正确恋爱观的树立仍需引导。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学校和社会都不应该“缺位”。对于爱情,大学生们总是抱着各种各样的美好设想。我们不敢排除“临时情侣”中撞见“真爱”的可能性,但“临时情侣”活动的组织主体,是否具有活动承办的资质?资质又由谁来审核?对于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来说,一天或七天恋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如何得以保障?万一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了身心上的伤害,责任该由谁来负责?
  
对于大学生来说,现阶段的任务除了处理好学习生活,还要学习如何建立、处理和维护亲密关系。国内一些高校开设“恋爱公开课”、设置心理健康室等,科学客观的恋爱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建立幸福家庭的能力。“临时情侣”活动的火热反映了大学生对于恋爱、两性关系的渴求,但在此类活动开展过程中活动组织者如何把握好度,活动指导者如何引导方式方法,都不是一个无解的难题。高校的介入与引导,是对当下校园里“临时情侣”活动火爆最恰当、最科学、最负责任的态度。
  
编辑:陈新怡、伍玉婷
  
素材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来源:中青在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3-28 21: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