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隶变”——北庄子汉墓石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21: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庄子汉墓石刻位于冀中平原西部的河北省定州市,定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属中山国,治所卢奴,今定州古城,它是当时的畿辅明珠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以定瓷的烧制而闻名天下。在古城周围埋葬了许多古代王侯显贵,尤以汉墓分布极为密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古城周围的几座王墓进行了发掘,其中在中山简王刘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汉代石刻,由于刘焉墓位于北莊子村北,故名为“北庄子汉墓石刻”,它产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4年)至章和二年(公元88年)。
民间“隶变”——北庄子汉墓石刻 - 万达广场社区 - 2309566052387843134.jpg
北庄子汉墓石刻
石刻文字属于从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字体,由于它产生于广大民间工匠之手,真实地反映了篆书、隶书在民间的应用和演变,成为书法爱好者研究的珍贵资料。也为汉代文字从篆书到隶书演变过程提供了大批文字资料,这样大批汉代文字得以完整保存在全国是罕见的。

刻石的铭刻内容多为当时的州郡名,采石场名和工匠名,不仅包括了中山国的大部分县名,而且还有邻近的国和郡县名称,地名涉及东汉六州十余个郡国,这些都是当时筑墓“工徒”的作品,属典型的东汉时期民间刻石,其字形风格各异,用笔轻松,无拘无束,质朴自然,透露着民间百姓特有的朴素和憨直,其中有少量刻石仍带有篆书风格,属秦隶体式。

篆书演变为隶书,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隶变使汉字结束了以象形线条为标识的古文字阶段,进入以笔画为标识的隶楷今文字阶段。隶书是战国末期在秦国篆文草体基础上形成的字体,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也称秦隶,还存在篆书痕迹,篆书的草体在民间通行,是尚未成熟的早期隶书,逐渐成为正规字体。汉隶(今隶),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笔法几乎完全脱离了篆体,逐渐形成波挑笔势。字形从略呈长方形变为略呈扁方形。

从其刻写工艺上看,这些铭文并非用专业的刻字工具所刻,应该是用来采石料的凿子之类工具所为,因为刻石的铭文、笔画直来直去,极少修饰,没有圆润度。

从字面上来看,这些采石工的识字程度并不高,且刻写时很随意,也并未打底稿,而是按自己认为最简捷、最省力、最易懂的写法进行铭刻。由此可见,汉墓石刻是由于所用的工具、石质、凿刻方式的不同,掺杂了许多非书写因素,才造就文字呈现出天真烂漫之态的,是有意书写、用心镌刻的得意之作。

原标题:民间“隶变”——北庄子汉墓石刻

丁俊文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5-3 02: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