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9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培育菩提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1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为他人着想”开始。

1、“怎么才能循序渐进发起菩提心呢?”

积资净障配合学习。尤其学习《入菩萨行论》为主的菩提心类的经论。我很推荐索达吉堪布的《入菩萨行论广释》,智悲佛网上有下载,三大本,仔细自己学一遍,自己就会有体会,绝不骗你。不要说一辈子达不达得到,你先试过,才好判断。这种试,是要持续不断地串习,不是自己发了三五天就说不行了,阿底侠尊者说“如我一般的中等根器,如果会每天串习三次发菩提心,十二年也能将坚固生起。”曲曲十二年,其实根本不长,我们念书还念了十几二十年呢,这个是自己数以劫计的生命轨迹里小得不值一提的一瞬。

菩提心可以代替一切积资净障的修行,完全就可以。就有那么大的力量。阿底侠尊者入藏有一次手疼,用手去碰弟子仲敦巴尊者,解释说:仲敦巴有菩提心,菩提心的加持力能消除一切痛苦。藏地过去会有僵尸,不是开玩笑,是真那种僵尸,一般的喇嘛、仁波切都搞不定,解决的方法要么要请很厉害的断法成就者处理,要么就要请真的有菩提心的人来诵经,菩提心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不要把菩提心看轻了,菩提心的发起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佛经上说,许多它方净土的菩萨都发愿往生娑婆世界,因为菩提心在娑婆世界很容易生起,而在净土要发起菩提心,是甚至要花历劫的时间的。假如能看到自己无量生以来的一个轨迹的话,发起菩提心绝对是其间为数不多的里程碑式的节点,佛经上说在发起菩提心的时候,十方诸佛都会感应和赞叹这个“菩萨”。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大乘道才正式开始。严格上来说,乃至于到自己未来成佛,所开显的一切功德,都是在因地中的菩提心里已经具足了的。

十二年就能生起,呵呵,赚大发了。

传统上依照印度的传承,发菩提心有传承自深观派的“自他相换”和传承自广行派的“七重因果”两种方法,这些在藏传各派的各种道次第都有很多讲述,但我个人最推荐《入行论广释》。

2、“我是真的不能说服自己放下现在的一切。我能理解的舍不下的源头是六根不净。”

一个个来说。

第一,发菩提心确实是需要资粮的,所以修行人乃至还没有成佛之间,积累资粮、净除罪障都是不能中断和停止的功课。

第二,发菩提心的最大敌人是“我执”,我常常听到人说“我要发菩提心,这样才能成佛。”其实,不是这样的,对于一个真正有菩提心的人来说,根本不会关注自己怎么样,而会关注众生怎么样。有一个拗口的话,当你内心真的有“我成不成佛无所谓但愿众生解脱成佛”的心的时候才是菩提心。而相反,当自己的内心还在时刻关注“我要发菩提心我要成佛”的心念的时候,其实,其实,这个是你自己的我执在披着“菩提心”的外衣在行持自私。只有在内心深处真愿“利益众生”超过“愿利益自己”的时候,才是“比较真实”的菩提心。否则无论行为多如法、行为多严谨、修行多精进,其实,其实,也只不过是我执换了一个面目出现而已,以《华严经》的标准来说,这些实际上还都是魔业。是这个“自我大魔”的把戏。

这个一点都不容易,我打个比喻,比如自己念佛念了一辈子,假设往生的机会可以让给别人,自己要在轮回里继续修行,试问自己愿不愿意?自己无量生中积累的善根福德因缘全部布施给众生,愿不愿意?但菩萨是愿意的。

《入菩萨行论》里说: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以我诸观行,所积一切善,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普贤行愿品》之中的回向分,洋洋洒洒的回向分之中,其实仔细看,没有一句是为自己回向的。

真正具有菩提心的大德,都只会对自己那么回向:“希望自己顺利成为一切众生的安乐缘,但愿生生世世能对众生有利益。”

当然,究竟意义上,自利与利他是不会相悖的,但是,即便真的自利与利他发生矛盾,菩萨会毫不犹豫选择利他。在菩萨的境界里,“自利”都是为了更好地“利他”,比如菩萨成佛是为了圆满度化众生,但假如二选一:1)众生成佛但自己入地狱。2)自己成佛。菩萨是会毫不犹豫选前者的。(但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为什么呢?因为但凡有这种发心的菩萨,会因这样的发心力迅速成佛,有趣不?是的入菩萨行论说,我们无始以来都想要利益自己,所以到今天还是个凡夫;诸佛唯思利益众生,却反而成佛了。就是那么反转。)

第三,上面说的“相似菩提心”,“真实菩提心”不是你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的,真正的菩提心,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与慈悲双运的状态,《显扬圣教论》里说智慧与慈悲是双运的,是的,这个就是真正的菩提心的状态。在体会空性的时候,内心会涌现出一种强烈的慈悲心,但与相似菩提心不同,真实菩提心里面是没有夹杂丝毫的“不忍”、“舍不得”的情绪的,会很真诚不虚伪地愿意把自己一切善根福德回向一切众生安乐解脱,很真诚希望一切众生的苦痛在自己身上成熟,内心却没有一点勉强,却处在一种强烈的没有原因的巨大安宁寂静之中。根本不会出现丝毫的“放不下”,如果这个时候别人来向自己索要,会发自内心的愿意给予,根本不需要回报,也不会有丝毫的勉强。这种是由空性而引生出的真实慈悲菩提心。反之,常年不断反复地观修相似菩提心,也会反过来自然进入空性的境界之中,没有边界也没有隔阂,没有“自他”的分别,没有施舍者与接受者,没有这些二元对立。甚至在那种境界里体会不到“时间”的概念。许多深奥的经义会自然明晰。慈悲与智慧是双运的,无论从哪一个方向进入,进入之后的状态是一样的。这种慈悲与智慧双运的境界就是真正的菩提心了。

另外。华严宗讲:众生的心念是会互摄互入的,众生的心念与外在的世界是相应的。所以不少人有过这种体验,在山林里禅修的时候很容易安定,但回到人群里的时候,即便没有什么事,内心也容易散乱和焦虑。而当接近一个具有深厚菩提心的人,会自不自然地内心柔软和有种发自内心的安乐的觉受,这个就是受到了对方菩提心的熏染。很多时候这种自然生起的菩提心甚至比自己努力很久所发出的菩提心还要强烈。

藏传佛教有一些传统,会将过去的大德的一些衣物等等作为加持品随时佩戴在身边,也会选择过去的古大德修行过的地方来闭关,为什么呢?因为当一位大德他的心识已经清净了,自性中本具的菩提心涌现,但与之结缘的一切都会受到他的菩提心的熏染,我们看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反复讲,诸佛菩萨在因地中发愿愿一切头目手足一切受用物全部布施给众生,也希望但凡与自己结缘的一切众生生起无伪菩提心并最终得到解脱。那么他的一切身体、衣服等等一切就成为他的殊胜愿力所加持物,就真的会因为他们的坚固菩提心产生这样的作用。比如藏传历史上的一位大德,他发愿他圆寂以后,他的身体成为一切众生的药,那么他之后的身肉舍利,作为药引加入法药之中,就具有诸这样的特别的治疗疾病的作用,这位菩萨的部分身肉现在的五明佛学院的大幻化网坛城里还装藏有。佛菩萨愿力坚固,佛经上说,无边的世界生住坏灭,诸佛菩萨的愿力都不会有丝毫的变异。所以其实与这些有坚固菩提心的大德结缘,就是生起菩提心的一种捷径。佛经上比喻:一根寻常的木头扔到旃檀林,渐渐也会成为具有香味的木头,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华严经为什么说“亲近善知识是诸利益之源”的原因。也是宗大师为什么在菩提道次第里那么大篇幅强调要亲近善知识的原因。

说了那么多,菩提心从什么开始呢?从“为他人着想”开始。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释传普法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17 00: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