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禅修的原则及重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 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禅修就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念头流动着(心),我们有正常的觉受(受),所有的六根也正常运作(身及六根),我们将注意力放在观察我们所能观察得到的所缘(例如:五蕴)。

禅修练习念住的所缘,都以『五蕴』为所缘,如经行时以脚底皮肤接触鞋子时的触觉为所缘,静坐时以鼻孔附近皮肤因为空气进出鼻孔时皮肤的触觉为所缘。

(不是以五蕴为所缘的禅修相当多,例如古印度的四禅八定。以五蕴为所缘是重要的,因为五蕴都是相关联的,练习身念处,就在为受、心、法念处打基础,而不会让您落入学习外道禅的情况。)

禅修时,离开所缘时,唯一需做的事情,就只是回到所缘。

禅修时,让自己保持轻松放松是重要的,在没法轻松放松的状态,而想要达到禅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平时就常练习在生活中保持轻松、放松、微笑、平和的方式待人处事,是最好的方式,只要觉察到自己没在轻松、放松的状态,自己可能正在束缚中,自己可能正在不自在的状态中。

因缘观的培养:

因缘观能力的培养,是因自己常念住所缘,练习念住所缘的初期在熟练我们觉知的敏感度,熟练觉知后,练习觉观时,自然的就在练习『观』,观察自己觉知到的,自然就渐能在当下练习如实知如实见:『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而渐了达诸法实相。

如实观的培养:

练习趣向如实,看只是看,听只是听...触只是触,就是在练习亲身体验体会『如实』,将所缘只放在身触,习惯了,不只很容易就达到禅境,更能让您亲历纯触觉的念住,而非被后续自己受、想或思影响(牵着走)的状态。

能达到禅境的持续展现,与自己越来越能了解如何趣向如实,是相辅相成的。持续的如此练习,就在培养自己的如实观能力。

一开始就练习趣向如实的重要性:

任何能够轻松放松的直接念住于五蕴的方式,都有可能归纳为趣向如实,重点在『直接』,而不是:

念住于身触时,注意力放在身触后的受、想、思;

念住于身触时,被其他的内外境迁走了;

念住于身触时,放空而没将注意力放在任何所缘;

等等,

禅修时,就只是练习如实知如实见。

禅修后的思维修时,再参杂自己的见解及各种思维方向,所以,例如经行时,就只是将注意力放在脚底皮肤碰到鞋子的触觉,若能持续念住,就可能达到心一境性,而达到禅境(静坐时亦同,是将注意力放在鼻孔附近皮肤因空气进出鼻孔时鼻孔附近皮肤的触觉上)。

没在练习趣向如实,不论您是如何的方式不如实,那些禅修,都可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不如实的练习让自己更习惯于不如实,应该先清楚如何能轻松放松的将注意力放在觉知就好,而不是努力的好像很精进,却在练习不如实。

身念处的练习,其念住的所缘的顾名思义就是要以身触为所缘,而慢慢培养对五蕴之熟悉。

初学静坐时以吸气、呼气时,空气流动经由鼻孔附近,摩擦到皮肤或毛发时,我们的神经系统会有所觉知,将注意力放到这觉知上。

或许有人刚开始时无法觉知到这感觉,这感觉就如您用嘴对手背轻轻吹气时手背的感觉一般。

若还是无法觉知,您应可试着觉知,屁股坐在椅子上,屁股的触觉,两唇相碰的触觉,呼吸时腹部起伏的觉知等等,有关身体的觉知。

同理,经行时,以脚底皮肤触到鞋子或地面时的觉知为所缘,经行时体重较重,脚底的感觉会很容易就觉知到,而且经行是动态的,较不易落入昏沉,所以照说,经行而达到心一境性(禅境)的可能性较高。只要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脚底皮肤的感觉就好,踩下时会有较重的感觉;提起时,感觉由于是相对的,所以,还是会觉知到没如重时的那么强的感觉,但觉知都还有,只需将所缘一直放在皮肤的感觉就好。

四念处与七觉支:

能有念住所缘,就是念觉支。

选择了以脚底皮肤为所缘,就是最基础的择法觉支。

持续的念住,就在精进觉支。

能持续的念住一段时间,喜就可能生,而喜觉支。

持续喜一段时间,就可能感觉轻安,而轻安觉支。

持续轻安一段时间,就可能有定的感觉,而定觉支。

持续定一段时间,若不会被这定牵着走,就可能在不执的状态,而舍觉支。

练习身念处,第一阶:单点,第二阶:线,如呼吸时由鼻孔延续到胸腔或腹部的觉支都清楚察觉,如经行时持续的觉观到脚底皮肤在不同空间的觉知,第三阶:遍满全身,脉动、冷热、身触等等,都能觉观当觉观的所缘。

这些阶段,都可能同时有七觉支的展现。

没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维牵着走,就是能趣向如实的一种展现,被任何因缘或境界牵着走,都离开了趣向如实,所以,能常达禅境的念住于五蕴,是初期练习趣向如实的最好方式。

(没法达到禅境的人,别刻意、别勉强、别对抗、别想要,任何现象都可能让您没在念住所缘,达到禅境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念住所缘,离开所缘时回到所缘就好。)

(若有强大内外境干扰,让自己几乎不可能念住于原来念住的所缘时,此时可以暂时以此强大的干扰为所缘,但都是以五蕴为所缘,例如有太强大的噪音时,不是以噪音为所缘,而是以当时的耳触为所缘。)

杂阿含215经:

正法的特色:现见、灭炽然、不待时、正向、即此见、缘自觉。

检视自己所练习的禅修,是否是现见法:能在当下如实的觉观,不是当下的或不是趣向如实的,大概都没让自己走在正法的路上,所以,别轻视了练习觉观身触的单纯练习方法,这就在让我们开始练习趣向如实及开始练习现见法。

学习四念处,由于是以自己的五蕴的展现为所缘,就可能在练习活在当下,而『现见』。

能在当下觉观的人,当自己被因缘、境界或自己的五蕴牵着走的时候,自己会觉观到自己的『炽然』(如情绪、怒火中烧等),世事无常,只要有能力一直觉观下去,一定能觉观到其灭,自己就在累积知识及经验,苦是如何辗转的,也可能亲身当下体验『灭炽然』。

有觉观能力的人,在当下就觉观到这些事实,所以是『不待时』的。

觉观熟练,若自己越来越不会被这些现象、因缘或境界牵着走,就可能在将来亲见缘起(也就代表正走在『正向』的路上)。

这一切都是由于每一个当下自己的觉观(『即此见』)。

若将来能成就,都是因为自己渐渐觉观能力越来越强而亲身体验体会的原因(『缘自觉』)。

用而不执:

佛教通常强调『用而不执』:

使用我们的身心,用而不执,无我执。

使用学习来的世间法或佛法,用而不执,无法执。

使用(做事情)不代表您一定有执着。

想要真能用而不执,需要长期的练习三十七道品,而渐做到七觉支的舍觉支(用而不执)。

直接练习出世间法的重要性:

学习四念处时,一开始就以身触为所缘,这种直接练习自己本有的觉知能力,熟练后自己在练习觉观时就自然在练习观,此种以五蕴为所缘的练习方式,当觉观能力熟练到受念处时就可开始练习觉观苦,更熟练后,自己就可能觉观到与苦相关的念头,而更熟练后,就可练习觉观苦集:(渴)爱、(执)取、有(习性)等,也可能能够觉观苦灭,练习觉观苦集灭道就可能让我们开智慧,而在练习出世间法。

别把古德的修行结果当动词用:

学习禅修,相当多人将古德修行的结果当作动词用,将古德所做到的出世间法结果当作动词用,结果成为头上安头或以妄止妄的方式练习世间法。

出世间法练习的方式,是如上段所说『觉观苦集灭道』,亲身体验体会灭苦之道后,自己就知如何行于中道(不是真有个中道在让您行),而不再头上安头或以妄止妄。

把古德的修行结果当动词用的例子:

1、初禅: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许多人以为这『离』是动词,若真去离,可能永远无法达到禅境,其实若能念住所缘,就自然地暂时『离欲、恶不善法』。

2、离相:

若将此离当动词,可能永远离不了相,若能念住于所缘而达禅境,若熟练到有智慧的正念正智觉观,就自然地暂时『离相』了。

3、放下:

放下是练习觉观五蕴熟练后,练习觉观苦集灭道,更熟练后,亲身体验体会灭苦之道,能够练习究竟灭苦之道,行于中道(这也是形容词,其实没一个中道可行,而是您不执于五蕴时,就是在行于中道),而渐渐的发觉自己没再在执,而相形之下的放下了。

世间任何的展现,若会让自己不自在,充分的表示自己还没解脱,还在现世轮回。

所以,世上任何因缘展现时,别人的或自己的,若觉性还不够,就可能落入轮回,而开始不自在。

觉性的训练,不代表我们立即能解决,而是先最起码的不被牵着走,充实自己的因缘,改天因缘具足了,就可能顺缘解决,对自己或别人的因缘不具足时,都同理,一步一脚印。

接纳自己暂时的不完美(而不是被牵着走),而不落入五盖,是重要的,五盖是恶法,七觉支是善法。

多练习觉观,达到禅境,而体验体会定觉支、舍觉支,会让您渐不再落入戏论,而是渐趣向如实。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自在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4-26 20: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