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5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草书对抗命运无常 王铎的艺术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6: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铎出身寒微,在河南连年的饥荒和大旱中艰难地活下来,中进士之后与倪元璐、黄道周一起被称作大明王朝的“三株树”,在官场上他当然想一展抱负。
用草书对抗命运无常 王铎的艺术人生 - 万达广场社区 - 11284734723930639622.jpg
王铎草书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王铎由于救过福王,因此被委以高官。大明朝“三株树”中的那两株,一个抵抗殉国,一个自尽殉节,而王铎选择下跪,这注定了他从此被嫌弃的一生。他所剩下的牌,就只有一笔好字了。能不能凭借艺术完成下半场生命的突围?所幸的是,他做到了。

王铎在入清之后,到其61岁离世,最后7年是他的人生最为空虚、苦闷的时期,但这最后的7年,他在日日呼酒卖醉中,竟然创造出中国书法的又一个高峰。

风行雨驰的狂草书法,当然是排遣内心压抑的最好途径,然而王铎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开创出魏晋以来全新的视觉面貌,主要得益于他深厚的书学修养,对书法的深刻理解。他从16岁写《圣教序》开始,一生将“二王”作为摹写对象,并提出了“书不宗晋,终入野道”的响亮口号。一方面,这个主张针对的,是晚明流行的董其昌式审美。那种流美、清丽的审美风格可以代表大众对于“二王”的认知。而王铎偏偏就要打破这种认知。流美、清丽,是绝大多数人一望而知的“好”,而“二王”草书的“好”,一般人却难以一窥堂奥。关于这一点,王铎可以说有“不服”:

吾书学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于爱吾书者。不知者则谓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

不服,是不满于流俗对自己的认知;你说我好,可是你压根儿不知道我哪里好。大众对于草书之美的认知,无非孙过庭、怀素,因为那一望而知的圆滑流利、龙飞凤舞。然而,正如现代草书大师高二适所言:“怀素自叙何足道,千年书人不知草。”王铎以其天才,参悟二王笔法,赋予了二王崭新的面貌。他不断重写二王经典草书法帖,但是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呈现出他个人风貌,已经不能用传统的“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来形容了,当然那种疾风劲雨的气势一定在,人们以“雨夹雪”形容之。

对此,我们或许可以了解一下王铎对于“怪”的主张:

怪,则幽险狰狞,面如贝皮,眉如紫棱,口中吐火,身上缠蛇;力如金刚,声如彪虎;长刀大剑,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子美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公所谓“破鬼胆”是也。

不难发现,王铎所说的“怪”就是一种对雄浑、伟岸、凛然大义的气象的追求,这实际上是他对自己理想人格的一种构建。这个取向换成一般人物,就很容易掉到张牙舞爪的坑里去。而具有“力能扛鼎”笔力的王铎,有资格在这个向度开采。在这个过程中,王铎逐渐舍弃了“美”,在入清以后,他的此类巨幅作品日渐成熟,每一幅都在重塑着自己的人格理想,都在说着“不服”。

(《北京青年报》9.22 黑择明)

原标题:用草书对抗命运无常

黑择明

来源:文摘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18 17: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