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说冬至只能吃饺子?各省份的吃货们坐不住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的节气,俗称“冬节”也叫作“一阳生”,在这一天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中国自古就对冬至日很重视,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中国这片盛产吃货的大地上,当然只有吃才是对节日最真诚的祝福,最衷心的问候。而在这一天里“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习语被流传的最广,但是冬至只有吃饺子的习俗吗?
南方人吼道:每年看春晚主持人都会说吃饺子吃饺子,考虑过我们南方人吃汤圆的感受吗?这一吼不要紧,全国各地的吃货们坐不住了。
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吃什么的都有,吃货们大致被划分为“饺子党”、“汤圆党”、、“羊肉党”、“糍粑党”,还有各种数不清的小团体“糍粑党”、“老田鸡党”、“甜丸党”等等。今天我们就历数一下冬至这天中国各省份的吃货团体!
1. 饺子党——人数最多且流传最广。
“饺子党”地处中国北方,不论是东北、西北还是中原一直都有着吃饺子的习惯,而且“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冬至会吃饺子呢?
相传建安初年,“医圣”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辞官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这时正值数九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架起大锅,专门施药为穷人治冻伤。“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在大锅里面熬煮,煮好之后再把这些食材捞出来切碎,然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下锅煮熟之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娇耳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所以才会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2. 汤圆党——地处南方但是实力不容小觑
我的一位南方同学曾告诉我:“南方苦饺子久矣!!!”每年一到过节电视上千篇一律的“吃饺子啦!”让南方的同胞们看完之后就来气,他们纷纷表示:我们不吃饺子我们吃汤圆好吗?
要说中国南方冬至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而且还有人作诗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汤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3. 羊肉党——自成一派傲视其他吃货
中国西南部分地区在冬至有着吃羊肉锅的习惯,在广西贵州四川一部分地区最为流行。而据传说吃羊肉的习俗是从汉代开始,因为汉高祖刘邦在冬至那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特别鲜美,因此民间部分地区也开始纷纷效仿,逐渐形成风俗。
而且过去在这一天,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就在这一天宰猪腌肉。有句俗语:“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走。”因此,有钱人家都在这一天腌腊肉、灌香肠,准备过年的年货。谁都明白:冬至这天腌的肉,不腐坏,不流油,放的时间久。
所以说冬至吃羊肉是源远流长,并且吃羊肉也是对人体有着诸多的好处,特别是冬季吃羊肉,可以起到强身益气防疾病的作用,但是专家特别指出,羊肉汤并非人人都能吃。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必须要加以禁忌。
4. 糍粑党——人数虽少但是别具一格
在西藏地区以及福建和云南部分地区冬至则有着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民间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过节前必做的食物。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
5. 甜丸党——广泛分散在南方但势力单薄
在中国南方地区分散着冬至重要的一支吃货分队“甜丸党”,势力不仅在内陆地区存在而且往南还在海南岛小部分存在。
甜丸党人数最多的就要数潮汕地区了,潮汕地区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说法,而“冬节圆”就是甜丸了,但是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并不是用来吃的,人们只是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钉、屋梁智商,一是因为这甜丸圆圆的,预示着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为什么要答谢老鼠?好奇怪!)如今人们早已经不再贴甜丸了,不过冬至吃甜丸的习俗却流传至今。
6. 老田鸡党——冬至吃鸡大吉大利
最近吃鸡游戏极其火热,而冬至吃货团里就有这样一个“吃鸡小队”,他们冬至不吃饺子不吃汤圆只吃鸡。“老田鸡党”的势力也是一直冲到了海南,话不多说惟有放图了。
有一个海南岛的同学曾经告诉我:“端午节我们可以不吃粽子,但要吃鸡。中秋节我们可以不吃月饼,但要吃鸡。不要问我为什么,鸡多任性,吃鸡就是我们海南的文化”。听罢之后我只能连连称赞:真是鸡多任性啊!
7. 糯米党——江南鱼米之乡的最爱
在我国江南地区,冬至之夜人们有全家欢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饭的习惯。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旧时穷苦人家屋漏墙透,被席单薄,防寒条件太过简陋,每到这一天都要面对苦寒的煎熬。而中医认为,糯米其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于是江南水乡的老百姓们一试,果然觉得胃里暖烘烘的,就像揣了个小暖炉,不再怕寒气入侵了,于是大寒日吃糯米饭这种风俗开始流传起来。
8. 九层糕党——台湾吃货精致不能被遗忘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看一看这小资的做法,一个糕点竟然分成了九层,真是精致的吃货啊。
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最后的最后,快来看看你是属于哪个吃货党里的吧?
本文来源:华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