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2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2年伦敦大雾万人致死 相当于中国8万人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这两天,前一阵子的“十面霾伏”卷土重来,这让我回想起1952年伦敦大雾引发的灾难,当时有1.2万人死亡。1952年伦敦大雾引发的直接死亡人数达到4000至6000人,其中主要是儿童和患有呼吸疾病的人群。这是一场全国性灾难。如果按照中国的人口规模换算,相当于8万人死亡。这两天,前一阵子的“十面霾伏”卷土重来,这让我回想起1952年伦敦大雾引发的灾难,当时有1.2万人死亡。而1952年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现在大致相当,这也许并不只是巧合。伦敦污染灾难以及之后英国空气状况的改善或许能为今天的中国提供某些有益启示。

1952年12月的伦敦大雾持续了5天。当时能见度只有几米,找到路的唯一办法是沿着马路护栏和房屋行走。人们根本看不清交通状况,过马路必须靠听觉。造成污染的最直接原因是发电站和普通家庭使用的煤炭以及汽车尾气。

1952年伦敦大雾引发的直接死亡人数达到4000至6000人,其中主要是儿童和患有呼吸疾病的人群。这是一场全国性灾难。如果按照中国的人口规模换算,相当于8万人死亡。大雾带来的严重影响还加重了人们已有的病情,并非所有死亡人数都立即进行了登记。估计最终的死亡人数为1.2万人,换算成中国的人口规模,则将近25万人。

由于1952年的伦敦灾难带来严重后果,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1954年,伦敦通过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获得通过,成为全国通行法律。法令禁止使用多种燃料,提高工业烟囱的最低限高,并将发电站搬出城市。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由于污染严重,当时的泰晤士河里看不到一条鱼,甚至跌落河中的人还被要求进行常规防疫接种。这些措施日积月累产生的效果是巨大的。最为重要的是,伦敦再也没有发生像1952年那样严重的大面积死亡事件。此前,清洁伦敦的建筑物外观毫无意义,因为它们总是很快变脏。现在,它们又都变干净了。泰晤士河里又重新出现鱼的身影,人们已经习惯到泰晤士河钓鱼。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

对此,我的结论首先是,英国为工业化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也是如此。两国人民都摆脱了贫困,但却是建立在大规模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其次,即便是在人口总数远远小于中国的英国,要根本扭转这一局面也需要花上10年至20年的时间。

但这种矫正并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它需要政府下决心制定政策以及公众的支持。自由市场和低投资水平并不能解决污染问题。自由市场会产生污染,因为环保技术通常成本高昂,低投资水平同样也会加剧污染。为避免灾难再次出现,需要政府进行严格管控并对清洁发电站和相关产业进行巨额投资。这是治理环境问题的唯一经济途径。在此之前,鉴于比英国庞大得多的人口规模,希望中国永远不会面对伦敦1952年那种灾难。(作者约翰·罗思义(JohnRoss)为伦敦市前副市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沙发
发表于 2013-1-30 01:1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很棒!












首席御医
洪荒之证道不朽
板凳
发表于 2013-1-30 03:50 | 只看该作者
一楼的位置好啊。
地板
发表于 2013-1-30 04:38 | 只看该作者
哦~~~~












将夜
5#
发表于 2013-1-30 10:3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啊!












机战皇
神印王座
6#
发表于 2013-1-31 04:59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7#
发表于 2013-1-31 12:40 | 只看该作者
ding呀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21 1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