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铜器知古鉴今:宋仿汉镜材质不同纹饰不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5: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铜器鉴定要了解青铜冶炼和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冶炼和铸造水平、表面处理技术都发生了变化,各时期的青铜制品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材质和表面处理的痕迹。
青铜器知古鉴今:宋仿汉镜材质不同纹饰不清 - 万达广场社区 - 12515366435976322583.jpg
汉代西王母神兽纹铜镜 资料图片
笼统地说,商周青铜礼器多为铜锡合金、铜锡铅合金。锡和铅的比例都不太高,主要是为了加入少量的锡、铅可以获得较好的浇铸流动性,对于容器本身并无硬度的要求。而同时期的兵器,则锡和铅的比例要略高一些,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兵器的硬度,获得更锋利的效果。战国以前的青铜器普遍脆性较大,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韧性大一些(除兵器、乐器、铜镜外),这都说明材料有所变化。唐、宋、元、明的青铜材料多显红头。明末开始广泛使用黄铜(含锌),绝大部分铜器呈现金黄色。清末出现白铜(镍青铜)。

在一次鉴定会上,一位执宝人带来铜车马的组件要求鉴定,一件车辕、一件断成两截的轭、一件小铜马,表面呈现黑皮、无绿锈,局部有黄土涂盖。小型铜车马是汉代常用的随葬冥器,但是像这三件无绿锈全黑皮的十分罕见。从断成两截的人字形轭的断口处,能很清晰地看到铜的材质金黄,我确定这是件赝品。虽然汉代铜也有偏黄色的,但是与明代中期以后,一直到现代的黄铜色泽不同。对此,执宝人半信半疑,说此物就出自邻村,还说刚出土不久。此时我看到铜马的肚子里的沙土中,露出一根编织袋的长丝头,用手拉了一下,尼龙丝被埋得很紧,他这才明白,土是近期填进去的,于是接受了我的鉴定意见。这种发现埋进尼龙丝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巧合,在此例中只是说明了材质分析在鉴定中的作用,说明将材料作为依据是可靠的。

再以铜镜为例,各时期铜镜的材料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战国、汉、唐、宋、明、清几个制镜高峰时期的铸镜材料,是有明显区别的。大约在1997年,有一位朋友携带约三十面汉代和唐代的铜镜给我看。他带来的这批汉唐铜镜品相好,基本上都残留着光亮的镜面,习惯上叫"水银沁"。我仔细观察这批铜镜后发现疑点,不论是汉镜还是唐镜材质竟然相同,光亮面的色泽也一样,锈也是相同的特征,仅是镜的外形和纹饰两方面能区分出汉代和唐代的不同特征。这就不对了,有经验的铜镜收藏家,是能够看出汉镜的灰白色与唐镜的银白色微小的材质差异的。这些铜镜竟然无差异,从外观看,像是出自同一个墓葬,实际上这种无差异正是在告诉我们,这批仿品出自同一个作坊。材料一样、铸造方法一样、作假锈也一样,所以才出现这种结果。由于这批铜镜制作精细、很有水平,我给这批铜镜定为高仿品。这种仿制水平在1997年之前是达不到的,经过这么多年的仿古探索,造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此类铜镜至今仍然经常见到。

上世纪90年代末,朋友在文化市场的地摊上买到一个汉代铜镜,他总觉得与其他的汉镜不同,不顺眼,但锈迹又很真,拿来与我一起研究,我们共同鉴定为宋仿汉镜。依据是什么呢?主要是材质。宋仿汉镜材质暗红,从硬度上讲也略软于汉镜,其次是纹饰不清晰。纹饰不清晰,铸造粗糙是宋代铜镜的普遍现象,包括辽、金铜镜在内。这是因为在宋代人的生活中,铜镜已不再拥有像汉代、唐代时的地位,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地位下降了,全国各地有很多民间的制镜作坊。所以宋代的工匠没有汉唐制镜的激情,缺乏创意,经常直接用汉镜或唐镜的图案印模仿制,这种情况在出土的铜镜中是常见的。

原标题:青铜器知古鉴今:宋仿汉镜材质不同纹饰不清

来源:齐鲁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9-26 13: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