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5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熟极而“油”——吴昌硕晚年轶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14: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昌硕晚年和戏曲名家多有交往。1823年,缶翁八十寿辰时,拜其为师学画的梅兰芳、荀慧生等,为他老人家演戏祝寿。先由荀慧生自报一出开锣戏《麻姑献寿》,再请缶翁各点梅、荀一出戏。吴昌硕说:今天我不点你们的拿手好戏,而要兰芳唱慧生的戏,演一出《拾玉镯》;要慧生唱兰芳的戏,演一出《审头刺汤》。两位大名角虽感到意外, 却也欣然从命。当晚,各自演出缶翁所点剧目,效果出乎意外地好。剧终, 缶翁对梅、荀二位莞尔笑曰:“生能出新,熟极而‘油’,今天你俩演得各有新意,出人意料, 才有如此效果。”
熟极而“油”——吴昌硕晚年轶事 - 万达广场社区 - MAIN201806120836000381133151760.jpg
设色菊花轴(国画) 清 吴昌硕 上海博物馆藏

梅兰芳在30年后回忆说:“当初原以为吴老素性诙谐,作此安排,后来学画学到‘画到生时是熟时’一语时,方始理解先生的用意深长。这和咱们戏班里说的‘常带几分生,保持场场新’一样,两句话是不谋而合的。”戏理和画理不乏相通之处。艺术创作当避免自我重复,对已熟练掌握的东西,不费什么劲都能应付得下来,“熟”确实是“熟”了,但长此以往,难免“熟极而‘油’”,遑论推陈出新和自我超越。

吴昌硕自述:“予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对“石鼓”精研之深、之熟,古今罕有能与缶翁相匹者。但吴昌硕写石鼓文,仍力求“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不仅“熟”而不“油”,而且“生能出新”,不断焕发活趣和生机,此乃大师相也。董其昌说:“画须熟后生。”郑板桥谈画竹感受:“三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方能跳出窠臼,不断革新。不然,容易沦为艺术上的“老油子”。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29 18: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