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藏圈里的“清流”:返璞归真的“收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眼下正是火热的拍卖季节,冲击人们眼球的都是各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和令人咋舌的拍卖价格,这些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亦是社交平台上人们争相讨论的热点。不过笔者今天想说的收藏圈里的一股“清流”,就是返璞归真的“收藏”。

话还要从一个民间博物馆说起,都说现在民间博物馆热潮汹涌,山东有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也开了一间博物馆,不过这博物馆并不“一般”。在这个400平方米的家庭博物馆,里面珍藏了三代人的近万件物品。他说,“我搞收藏不为增值、投资,而是为了留住生活的点滴”。这位老人的言行,说是收藏,却与平日里人们所说的有些不同,更像是一种“念旧”的累积,而不是我们熟知的书画瓷杂、邮币卡等具有公认价值的收藏。然而,这却是纷纷扰扰的收藏市场里,最纯粹而且原始的“收藏”行为。

“收藏”这个行为,其原始内核自然是来自收藏者对某样东西的喜爱和珍视,非倒卖投机之流所能比拟。远如明代项元汴、王世贞,近如民国张伯驹、张学良,皆是爱而藏之,珍而存之。而他们的喜爱、留存之举,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珍宝。就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家庭博物馆,虽然里面的很多物件谈不上多值钱,但一旦浸染于历史长河之后,它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含义,这也是“收藏”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古往今来的收藏家历史留名的关键所在。

相比之下,如今许多人的收藏行为,可以说略显偏执——一是收藏的东西不论真假,得有“名气”,没有“名气”自己造,国宝珍宝的名号随便套用,还有配套证书鉴定一条龙服务。二是收藏的东西得涨,倒手就能赚钱,还得成倍的赚,赚得少了就是失败,就算卖不出去,口气也得往上涨。这样的人如果说自己是“收藏家”,就有点委屈那些同有“收藏家”之名的项元汴、王世贞等人了。

当然,市场里的“收藏”行为并不能简单地用个人的收藏心境来类比,毕竟进入市场的收藏品,初衷都是为了资金流转,为了增值和投资等更复杂的原因。不过我们所期望的是,花钱买下它们的藏家,有一份“收藏”的心,那这些艺术品也算是名品遇贵人。

原标题:收藏圈里的“清流”:返璞归真的“收藏”

朱匡杰

来源:收藏快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9-26 09: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